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
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佐明主
填
抚国家——填:通“镇”,镇抚,安抚
B.人臣
病
不俭节——病:担忧
C.守成尚文,遭遇
右
武——右:崇尚
D.治
党与
方急——党与:同党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
⑥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河北省模拟题
答案
1.B
2.D
3.C
4.(1)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
(2)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
上一篇 :
阅读《项脊轩志》(节选),完成问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文言文阅读。穆宁,怀州河内人。父元休,有名开元间,献书天子,擢偃师丞,世以儒闻。宁刚正,气节自任。以明经调盐山尉。安禄山反,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募兵斩之,檄州县并-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跃马径前,手斩贼将,贼皆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高三语文
阅读《伶官传序》,完成1-7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杜纯传杜纯,字孝锡,濮州鄄城人。以荫为泉州司法参军。泉有蕃舶之饶,杂货山积。时官于州者私与为市,价十不偿一,惟知州关咏与纯无私买,人亦莫知。后事败,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木华黎,札剌儿氏,世居阿难水东。父孔温窟洼。有五子,木华黎其第三子也。生时有白气出帐中,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及长,沈毅多智略,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钱塘六井记苏轼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唐论曾巩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再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阿房宫赋(节选)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二川溶溶,流入官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与韩荆州①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魏兰根,巨鹿下曲阳人也。兰根身长八尺,仪貌奇伟,泛览群书,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丁母忧,居丧有孝称。将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智伯伐赵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曾鲁,字得之,新淦人。年七岁,能暗诵《五经》,一字不遗。稍长,博通古今。凡数千年国体人才,制度沿革,无不能言者。以文学闻于时。元至正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李昭德,雍州长安人。父李乾祐,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卒,太宗欲斩之,乾祐曰:“法令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仁轨以轻罪致极-高三语文
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高一语文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悠然亭记(明)归有光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①县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登绍兴元年进士第,为广州南海县主簿,摄尉。盗发,州檄巡、尉同捕,巡检获盗十余人,归其劳于颙,颙曰:“掠美、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常梦锡,字孟图,扶风人,或曰京兆万年人也。岐王李茂贞不贵文士,故其俗以狗马驰射博弈为豪。梦锡少独好学,善属文,累为秦陇诸州从事。茂贞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孟子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高三语文
经典阅读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贵生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沧浪亭记(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高三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滕待制宗谅墓志铭范仲淹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及君历滩、连、泰三州从事,在泰日,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父勰,梁湘东王萧绎镇西府谘议参军。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绎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子贡曰:“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菱溪石记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②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①以出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太祖,讳元璋,字国瑞,先世家沛。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课文文段,完成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白云先生传〔清〕方苞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少敏悟,天才雄赡①,能走笔成万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②与柯亭③-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杜景佺,冀州武邑人。性严正,举明经中第,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州司马,诏未下,欲即视事,先笞责吏以示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4题。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元光五年,有诏征文学,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是时通西南夷道,置郡,巴蜀民苦之,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上不听。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侈拟于君,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治党与方急。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乃上书:“臣弘行能不足以称,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君其省思虑,一精神,辅以医药。”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
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佐明主填抚国家——填:通“镇”,镇抚,安抚
B.人臣病不俭节——病:担忧
C.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右:崇尚
D.治党与方急——党与:同党的人
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公孙弘为官机智的一组是( )
①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②天子擢弘对为第一,拜为博士
③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④终无以报德塞责,乞骸骨
⑤因赐告牛酒杂帛
⑥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朝开通西南夷的道路,在那里设置郡县,巴蜀人民对此感到困苦,皇帝命公孙弘前去视察。公孙弘视察归来,向皇帝报告,极力诋毁西南夷没有用处,表示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
B.公孙弘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而顺从皇上的意旨。这些事揭示了他有曲学阿世的一面。
C.公孙弘通过管仲、晏婴的对比,是为了阐明高官应该戒奢、躬行节俭,认为从九卿以下直到小官吏应该没有贵贱的差别。
D.公孙弘深受皇上的器重,即便是在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他恰逢病重向皇上提出辞官回乡时,皇上依旧安抚他少用心思,集中精神,好好养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郤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D
3.C
4.(1)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刻毒)。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
(2)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害怕一旦默默病死,没有办法搪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