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新思想,其基本特征是[]A、讲究训话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高二历史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新思想,其基本特征是[]A、讲究训话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新思想,其基本特征是[]A、讲究训话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新思想,其基本特征是
[ ]
A、讲究训话考据
B、提倡“经世致用”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0107 期末题
答案
B
上一篇 :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
下一篇 :
参照表格中的有关数据,下列说法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每晚7:30分,不少人在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后,又都等待看随后的天气预报,这反映了电视的[]A.传播资讯的功能B.媒体功能C.娱乐功能D.购物功能-高二历史
“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高二历史
计算机使人类能够智能化地系统处理生产所需要的知识[]-高三历史
如下图所示,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B阶段到D阶段只用了不到50年。其原因是[]A、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B、处于动荡不安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D、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比重-高三历史
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洪秀全-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材料二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的本领-高二历史
龙应台说:“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丝剥茧地理清问题所在,看准了问题下手,需要…长程的眼光,宽大的器识。”以下各项中,最适合给这句话作注解的史实是A.洋务派根据对西方的了-高二历史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依据不包括[]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B.组织编译《各国律例》为抗英斗争服务C.编译的《四洲志》,比-高二历史
以下各国反映的是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阅读下列图片:图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图2便携式计算机图31996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同电脑“深蓝”比赛请回答:(1)以上三幅图所-高三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高二历史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是: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②中西方之间联系加强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高二历史
某年夏,书商晏海澜发现八股、诗、赋、楷法等科举应试的旧学书籍无人问津,自己大笔投资折损,于是转而售卖算学、医书等新学书籍,火爆一时。不料,数月之后,新学书籍又无人-高二历史
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体上局限于“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B.冲击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D.促使知识-高三历史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许多代表人物,例如下列的几位请回答:(1)以上四位人物分别代表中国近代史上的四个派别。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他们的姓名和所代表的派别-高二历史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高二历史
下图是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书中他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高三历史
下列所倡导学习西方的思想理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是书何以作?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B.“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C.“信其改从西法,革故取新,卓然能自树立-高二历史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生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高三历史
1839年的《澳门新闻报》曾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则徐)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材料中“林总督行事”所指的应该是[]A.主-高二历史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一嫦娥奔月的神话图二苏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图三杨利伟在太空上材料二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后,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中体西用”D-高三历史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高二历史
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价值的材料是:[]A、关于林则徐的史学论著B、电影《鸦片战争》C、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D-高二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文物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图一中国最早的文凭图二50年代中央税务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和北京市魏家胡同业余学校颁发的识字证书提-高三历史
下列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其中源于互联网产生的是①乘坐火车外出旅行②开着汽车出去郊游③网上炒股④网上购物[]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高二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高二历史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高一历史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高三历史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高三历史
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A.打破了封建纲常B.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C.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D.探索出了一条救国之路-高一历史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A.发展了传统“经世致用”思想B.承袭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C.体现了-历史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林则徐《四洲志》D.顾炎武《日知录》-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思潮的演进轨迹可概括为A.派系斗争十分尖锐B.政权更替相当频繁C.抗争、变革和启蒙D.忧患、抗争和共和-高三历史
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评价,错误的是[]A.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对西方侵略的积极回应B.促使人们关注现实,重新认识世界C.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完全摆脱了天朝上国、虚骄自大的-高三历史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①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②在鸦片战争期间,仿制西方战舰③提出了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④领导了轰轰-高一历史
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的思想主张着眼点-历史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类别1860~1899年1902~1904年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高二
下列各项所倡导的道德观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潮流的是A.“中国言义,虚文而已。西洋言利,却自有义在。……鹜其实则两全。”(《郭嵩焘日记》)B.“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高三历史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他这样做A.大大开拓了中国知识分子眼界B.打破了中国传统“天圆地方”观-高三历史
“开眼向洋第一人”的林则徐在中国近代首开学习西方的先河,他提出的思想主张主要是[]A.严禁鸦片,反抗英国侵略B.“师夷长技以制夷”C.“师夷长技以自强”D.与魏源合著《海国图志》-高三历史
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思想基础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传播B.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提倡“经世致用”C.程朱理学的盛行D.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人物言论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历史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符合-高二历史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是谁提出的A.魏源B.林则徐C.李鸿章D.康有为-高三历史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高三历史
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向英国女王发出一封《谕英国国王书》,说:“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这表明当时的林则徐A.是近代-高三历史
下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它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高三历史
下列图片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高三历史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讲究训诂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新思想,其基本特征是[]A、讲究训话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B、提倡“经世致用”
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
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