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高三历史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
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
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中体西用必然会冲击中体,即向西方学习会深入到政治领域,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上一篇 :
“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
下一篇 :
1840年1月18日,正在广州主持禁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它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高三历史
下列图片中,体现20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是()-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高三历史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新思想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讲究训诂考据B、提倡经世致用C、主张重新认识世界D、力主变革祖宗之法-高二历史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历史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其“林总督行事”应是指A.虎门销烟B.抗击英国侵略-高三历史
材料一多年来对洋务运动持否定论者强调,洋务派的动机“很坏”,结局是“彻底破产”。史运芹等人认为,“中体西用”理论存在深刻的矛盾。本来“体”和“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洋务-历史
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历史
李之藻(1565-1630)序利玛窦(著名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天主实义》重刻本说:“尝读其书,往往不类近儒,而与上古《素问》、《周髀》、《考工记》、《漆园》诸篇默相勘印。顾粹然不诡于-高二历史
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潮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B、奠定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基础C、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D、传播了以法治国的思想-高二历史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高三历史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托古改制C.变者天下之公理D.祖宗之-高二历史
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和魏源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林则徐魏源[]A.为官清廉正直B.关心人民疾苦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D.主张开眼-高三历史
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高三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16分)材料一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高二历史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A.反对学习西方B.为变法作解释C.宣传中-高二历史
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高二历史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师夷……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又赞誉说:“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历史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林则徐B、魏源C、洪仁干D、姚莹-高二历史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高三历史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高二历史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人物,-高二历史
日本学者岩谷宕阴感叹道:“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作。未为其君所用,反落他邦,吾不独为默深(魏源的字)悲矣,亦为清帝悲矣”。“未为其君所用”的最主要原因是A.清帝的识人不明-高二历史
王富仁教授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每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1859-1889-1919-1949-1979-2009,每一阶段都有文化的具体特征。其中对1889-1919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从学制度到学思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始于[]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洋务运动期间D、维新运动期间-高二历史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指出,“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中学为体-高三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永久性变-高三历史
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历史
(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历史
洋务派曾提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以期“师夷长技以自强”,这是:A.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新发展B.对儒家思想在新环境下的某种否定C.肯定儒家思想安邦-高三历史
1875年,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高二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方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觉-高二历史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反映了哪一派的态度A.洋务派B.顽固派C.维新派D.革命派-高二历史
材料一时间王韬的主要活动1849年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入英人所办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历史
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此图说明了A.等级有序的华夷观是国人排斥民主共和的主要原因B.近代中国对西方的探索经历-高三历史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历史
阅读材料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洋务派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洋务运动从某种程度上讲可看作是对抵抗派主张的一次具体实践B.洋务派和抵抗派的阶级属性、根本目的都-高二历史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④影响不同;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历史
(26分)海洋是地球的“血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都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近代历史上先后兴起的世界强国同时都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成为立国的根-高三历史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高二历史
“中体西用”(7分)清末一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说到:“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高三历史
夫“蛮夷羌狄”之名,专指残虐性情之民……非谓本国而外,凡教化之国皆谓之“夷狄”也。……诚知乎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通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高二历史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材料”是____。()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统治民主共和D.清朝封建统治火药、枪炮、-高二历史
抵抗外侮实现民族独立离不开民族的觉醒,中国近代一思想家有感于此率先大声疾呼:“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该思-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中体西用必然会冲击中体,即向西方学习会深入到政治领域,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