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
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
①
,思延贤彦。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东宫建,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
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
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不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谘议参军,不起。
好山水,爱远游,
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惟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
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
②
,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己已。”史臣曰
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节选自《宋书·隐逸传》)
[注]①忝大宠,继承帝位,有辱天子称号。 ②清履肥素,指行迹超凡脱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忝大宠,思
延
贤彦 延请
B. 聪
辩
有学义 有辨别
C.若使
值
见信之主 遇到
D .亦有高情,与炳
协
趣 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炳哀
之
过甚 ②夫独往
之
人
B.①
以
琴书自娱 ②卧
以
游之
C.①
为
之恻怆 ②
为
诸桓所重
D.①岂
其
放情江海 ②
其
清履肥素,终始可嘉
3.以下各组句子,全能表现宗炳具有“隐逸思想”的一组是 ( )
①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
②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
③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④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
⑤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⑥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炳是南朝人,文中的“高祖”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B.衡阳王刘义季在荆州时,亲自到宗炳的家里,和他一起宴饮,并任命宗炳为谘议参军,宗炳没有接受。
C.宗炳放荡于湖海之上,游于山林之间,不肯出仕,根本原因是他性格有点偏执,并非没有遇上值得信赖的君主。
D.宗炳酷爱山水,喜欢远足。他去世后,衡阳王刘义季深感悲痛,认为他行迹超凡脱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扬。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答案
5.B
6.D
7.B
8.C
9.(1)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2)①罗氏死后,宗炳十分悲痛,后来停止哭泣,用佛理自遣,悲哀的情绪立即减轻了许多。
②他向西到过荆巫地区,向南登过衡山,并在衡山上盖屋居住。心怀前人尚平那样的隐居志向。
上一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送程龙峰郡博致仕序(明)王慎中嘉靖二十三年,制①当黜陟天下。百司庶职报罢者凡若干人。而吾泉州儒学教授程君龙峰,名在有疾之籍,当致其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独乐园记司马光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郑羲,字幼,荥阳开封人,魏将作大匠浑之八世孙也。弱冠举秀才,尚书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书博士。天安初,刘彧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安颉,辩慧多策略。太宗初,为内侍长,令察举百僚。纠刺奸慝,无所回避。太宗特亲宠之。宜城王奚斤,自长安追击赫连昌,至于安定,颉为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陈公神道碑铭曾巩公讳世卿,字光远,南剑州沙县人也。公为儿时,书木叶为诗,其父见之大惊,遂使学,以笃志闻于乡。中雍熙二年进士,为衡州军事-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龙渊义塾记[明]宋濂龙渊即龙泉,避诏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①。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黄陶庵文集序①[清]吴伟业黄陶庵先生死之五年,其门人陆翼王收其遗文,得其所论著百余篇,属余为之序。呜呼!陶庵之文止于此而已乎?当其城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的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题。李文耕,字心田,云南昆阳人。家贫,事亲孝,服膺宋儒之学。嘉庆七年进士,以知县发山东,假归养母。母丧,服阕,补邹平。到官四阅月,不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魏主①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王烈通识达道,秉义不回。以颖川陈太丘为师,二子为友。时颖川荀慈明、贾伟节、李元礼、韩元长皆就陈君学,见烈器业过人,叹服所履,亦与相-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完成所给问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高一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少孤,从学于里人张震,善为文辞。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宰相寇准奇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宋]范仲淹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浿水为界,属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黄贞文传(清)杨凤苞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为诸生,有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致幕府,与歙余寅、鄞沈明臣同管书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绦字长鱼,谨约有父风。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①朝暮送谊粥。建武中,诸王既长,各招引宾客,以练外戚,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高一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日:“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高三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辨奸论苏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戴胄传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性坚正,明习律令,尤晓文簿。隋大业末,为门下录事,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甚礼之。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李尚隐,其先赵郡人,世居潞州之铜鞮,近又徙家京兆之万年。弱冠明经①累举,补下邽主簿。时姚珽为同州刺史,甚礼之。景龙中,为左台监察御-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高三语文
阅读《愚人食盐》,完成下面的题。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居父丧,哀毁逾礼。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高三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题目。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与薛寿鱼书①【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宗炳,字少文,南阳涅阳人也。祖承,宜都太守。父繇之,湘乡令。母同郡师氏,聪辩有学义,教授诸子。
高祖开府辟召,下书曰:“吾忝大宠①,思延贤彦。南阳宗炳、雁门周续之,可下辟召,以礼屈之。”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宋受禅,征为太子舍人;元嘉初,又征通直郎;东宫建,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妻罗氏,亦有高情,与炳协趣。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谓沙门释慧坚曰:“死生不分,未易可达,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衡阳王义季在荆州,亲至炳室,与之欢宴,命为谘议参军,不起。
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古有《金石弄》,为诸桓所重,桓氏亡,其声遂绝,惟炳传焉。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炳外弟师觉授亦有素业,以琴书自娱。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乃表荐之,会病卒。
元嘉二十年,炳卒,时年六十九。衡阳王义季与司徒江夏王义恭书曰:“宗居士不救所病,其清履肥素②,终始可嘉,为之恻怆,不能己已。”史臣曰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节选自《宋书·隐逸传》)
[注]①忝大宠,继承帝位,有辱天子称号。 ②清履肥素,指行迹超凡脱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忝大宠,思延贤彦 延请
B. 聪辩有学义 有辨别
C.若使值见信之主 遇到
D .亦有高情,与炳协趣 相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炳哀之过甚 ②夫独往之人
B.①以琴书自娱 ②卧以游之
C.①为之恻怆 ②为诸桓所重
D.①岂其放情江海 ②其清履肥素,终始可嘉
3.以下各组句子,全能表现宗炳具有“隐逸思想”的一组是 ( )
①于是并辟太尉掾,皆不起
②临川王义庆辟为祭酒,主簿,并不就
③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④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并不应
⑤太祖遣乐师杨观就炳受之
⑥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
A.①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炳是南朝人,文中的“高祖”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B.衡阳王刘义季在荆州时,亲自到宗炳的家里,和他一起宴饮,并任命宗炳为谘议参军,宗炳没有接受。
C.宗炳放荡于湖海之上,游于山林之间,不肯出仕,根本原因是他性格有点偏执,并非没有遇上值得信赖的君主。
D.宗炳酷爱山水,喜欢远足。他去世后,衡阳王刘义季深感悲痛,认为他行迹超凡脱俗,一生品行值得褒扬。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
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罗氏没,炳哀之过甚,既而辍哭寻理,悲情顿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D
7.B
8.C
9.(1)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若使值见信之主/逢时来之运/岂其放情江海/取逸丘樊/盖不得已而然故也。
(2)①罗氏死后,宗炳十分悲痛,后来停止哭泣,用佛理自遣,悲哀的情绪立即减轻了许多。
②他向西到过荆巫地区,向南登过衡山,并在衡山上盖屋居住。心怀前人尚平那样的隐居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