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简析其主张在当时未能实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问题,你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专项题
答案
(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设置官职以分君主权势;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机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比较脆弱;专制主义制度的压制。
(2)不同点: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3)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行民主政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民主政治建设应符合中国国情,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上一篇 :
导致明清之际产生“活跃儒家思
下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和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高二历史
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和思想家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高二历史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高三历史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随子”这是封建社会里束缚女性自由的纲常信条,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的人物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高二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B.中国C.世界D.宇宙-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高三历史
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这里的“变异”包括①指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②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高三历史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结合中国思想发展史,关于“儒道”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吸收道家思想B.隋唐时期道-高三历史
明朝时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是[]A.王夫之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高二历史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高二历史
明朝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的主张是针对[]A.八股取士B.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D.农本观念-高三历史
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高二历史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夸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明中后期苏州地区“凋籍田业”(不靠土地),“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日取分金为谷飨计”。——《明神宗实录》材料2:(-高三历史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A.都有利于封建统治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都-高二历史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高三历史
明清两代出现了具有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如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并批判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简述明清“早期启蒙思潮-高三历史
李贽的思想中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是[]A.对程朱理学的批判B.对拜金风气的批判C.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D.否定“天理”的存在-高二历史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高二历史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高三历史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I)“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新主张是对传统儒学的彻底否定。[]-高二历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高二历史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梁启超、孙中山他们推崇黄宗羲著作的原因是-高三历史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高三历史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高三历史
下面观点,属于明代李贽的是[]A.“天下为主,君为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D.“工商皆本”“经世致用”-高三历史
《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高三历史
《焚书·答耿中承》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止于孟子,仆-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B.君民共主思想C.自由平等-高三历史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主-高三历史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高二历史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汉唐民本思想的悄然复兴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高三历史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他的真实意图是[]A.限制君权B.消灭君主制度C.宣扬“天赋人权”D.维护中央集权-高三历史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高二历史
下列提到的历史现象或文学故事,李贽应持反对意见的是:[]A.木兰从军B.梁祝化蝶C.“至圣”孔子D.商鞅变法-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高三
某中学高中历史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高二历史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A:“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高三历史
下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高三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C.提倡重农抑商D.主张学习西方-高三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①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封建专制的加强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民族工业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问题,你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有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不同点: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3)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实行民主政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民主政治建设应符合中国国情,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