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分)去远方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九年级语文
(20分)去远方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九年级语文
题目简介
(20分)去远方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九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20分)
去远方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⑥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⑦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小题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什么?(4分)
小题3: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4: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6分)
对儿子去远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自己去北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2分)点明“去远方”的主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小题2:(4分)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但也会成为美好难忘的回忆。
小题3:(4分)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年轻时要敢拼搏,勇闯荡。
小题4:(6分)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小题5:(4分)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从与文章后面所说在柏林偶遇一中国青年和自己年轻时去北大荒之事的联系来理解写儿子在美国漫游作“引子”和紧扣文题“去远方”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所述事例文字段中作者的感慨“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难忘的回忆”理解即可。作者的“感悟”就是对事例意义的点化。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所述事例抓住句中“单薄”“吹向远方”“未开垦的处女地”关键词语,理解其比喻义,分析句子的含义。品析语言,要点明写作方法,比如本题中的“比喻”方法,要用“形象生动”评价语。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所述事例的相关文字段中找到作者表达“感慨”的语句,抓到“难忘”“无怨无悔”等评价性词语,体会分析作者的态度。
小题5:
试题分析:以第四题的解答为参照,将“远方”理解为“人生的未来” 以“我”第一人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认识,以“理想”“奋斗”为话题中心表达自己的感想。
上一篇 :
阅读《傅雷家书》选文,回答问题
下一篇 :
罗圈腿的小猎狗(10分)曹文轩一条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后面题目(20分)仰望父亲①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18岁。从1岁到18岁,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小学到读高中,我是在仰望着父亲忙碌而疲惫的身影中长大-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26分)书桌①十多年前寄居乡下的时候,曾经托一个老木匠做一张书桌。我并不认识这个老木匠,向当地人打听,大家一致推荐他,我就找他。②对于木材,我没-九年级语文
我的四季张洁(1)生命如四季。(2)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0分)①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七年级语文
握住母亲的脚(1)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2)年轻大学生被-八年级语文
阅读程乃珊的《希望与遗憾》一文,完成小题。(11分)①告别本身是一种遗憾的感情,幸亏还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着我们。②每次告别旧年,总有那么一种依依难舍、感叹时光无情之感。然-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第小题。(16分)天阶赵恺(1)在一次晚会上,我朗诵自己写的诗歌《二泉映月》。为朗诵伴奏的,是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晚上演出,下午和她做准备。(2)诚挚、率真、-九年级语文
那盆水仙花(15分)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九年级语文
(15分)奔跑之梦仲达明那个小城,因为她而著名。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妇女,一个学校里不起眼的打字员。每天,人们都会看到她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她的儿子已上高-九年级语文
(16分)偷来一片冬日阳光苏菲的脸渐渐融入了起居室冬目的灰暗中。她在丈夫乔为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所买的扶手椅上打盹儿。屋子里温暖而宁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一点一刻,邮差转-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把世界搬回我的小山村(文/小黑)小时候,虽然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但我能明显地感到,我的家里很穷,比村子里任何一户都要穷。但是,父母好像都对此-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12分)致网虫儿子的信(赵芹)亲爱的儿子:刚刚打开你的爱机给你写这封信的时候,你设置的开机问候真是吓我一大跳,那低沉的一声“哈罗”让我忽然意识到-八年级语文
现代文阅读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你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电话里,你轻描淡写地说:“听你二伯说,巩义有家医院治腿疼,我想去看看。先到你那里,再坐车去。你不用管,我自己去-七年级语文
现代文阅读(25分)三十年的重量余秋雨①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题。①他从来没有觉得太阳如此明亮刺眼。钻出漆黑的巷道,一步三踉跄的他,伸出黑糊糊的手在眼前遮光。然而,重生的喜悦让他迫不及待地站在烈日下,井-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5分)栀子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接母亲来北京同住。她带着放暑假的19岁的弟弟一起来,他们是我生命中所剩余的最重要的两个人。‚那是炎热的下午,母-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26分)最美人瑞这样走来柳鸣九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于是比起别人,我便多了一些熟悉与就近景仰-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20分)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层层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穿校服的父亲邓迎雪⑴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⑵作为全年级的-九年级语文
这样的父亲马丽①秋末冬初,寒意渐浓。办公室的门忽然无声地开了一条缝,却不见人。正诧异间,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伸了进来。②同事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过了两三秒钟,才看见蛇-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忆萧乾先生舒乙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九年级语文
(一)(14分)我真的已经可耻地长大了⑴我挂掉电话就后悔了。⑵今天第一次接到父亲电话是在报刊编辑的课堂上,看到来电显示出“俺爹”两个字,我犹豫了一下,这是上大学以来父亲第一-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9分)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麦子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13分)父亲的船高巧林①父亲拥有一条船。坚厚的舱壁、宽阔的舷板、稳健的橹桨……总之,无一不是我幼小心目中神圣而尊严的精神依托。②奶奶曾经告诉-九年级语文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小题。(共13分)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要给你们讲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告别白鸽陈忠实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说他养着一群鸽子。我禁不住问:"有白色的没有?纯白的?"老舅当即明白了我的话意,不-九年级语文
①无数次邂迢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七年级语文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方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七年级语文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9分)【甲】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15分)幸福的坡度李其志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九年级语文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风雪夜归(15分)①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八年级语文
阅读《童年读书》,完成问题。(共15分)童年读书(节选)莫言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九年级语文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语段。(16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八年级语文
抬起头来做人梁文福①那一年,那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②对小孩子来说,直接想到的“人”-七年级语文
窗前的树张抗抗①我的窗前有一棵树。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③那树想必已-九年级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5分)奇迹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那晚,文对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九年级语文
只是一个普通人(1)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2)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八年级语文
阅读并回答问题。我有个狠心的亲妈陈彤从小到大,我写过无数作文,其中很多成为了范文,但是我从来没有写过我的母亲。我不肯写母亲,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写她——她绝对不是一个普-九年级语文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八年级语文
父亲进城送梨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院子里的梨熟了,让我摘些带回城里吃,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早送梨进城了。每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支吾着应付他,说等-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也似乎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七年级语文
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实结果的往事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七年级语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一顿午餐郭丽佳编译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专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你的婶婶:诺拉。”自从我母亲得-九年级语文
父亲的斧头(靳万龙)一把斧头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淬火①。父亲的习惯是把一把刚刚淬过火的崭新斧头钳起来,将斧头对准砧子后的那尖角,在那上面用力啃一啃,看这把斧头的钢口-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①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七年级语文
阅读理解。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八年级语文
老家莫小米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订车票机票,购买各式礼品,将手头的一切事情暂告一段落——回老家。回老家的意义要等踏-八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爱如茉莉映子那是一个漂浮着橘红色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九年级语文
阅读并回答问题。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七年级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只想和你接近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九年级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分)去远方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九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去远方
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⑥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⑦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小题1: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什么?(4分)
小题3: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4: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6分)
对儿子去远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自己去北大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答案
小题1:(2分)点明“去远方”的主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小题2:(4分)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但也会成为美好难忘的回忆。
小题3:(4分)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明年轻时要敢拼搏,勇闯荡。
小题4:(6分)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小题5:(4分)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从与文章后面所说在柏林偶遇一中国青年和自己年轻时去北大荒之事的联系来理解写儿子在美国漫游作“引子”和紧扣文题“去远方”的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所述事例文字段中作者的感慨“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难忘的回忆”理解即可。作者的“感悟”就是对事例意义的点化。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所述事例抓住句中“单薄”“吹向远方”“未开垦的处女地”关键词语,理解其比喻义,分析句子的含义。品析语言,要点明写作方法,比如本题中的“比喻”方法,要用“形象生动”评价语。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所述事例的相关文字段中找到作者表达“感慨”的语句,抓到“难忘”“无怨无悔”等评价性词语,体会分析作者的态度。
小题5:
试题分析:以第四题的解答为参照,将“远方”理解为“人生的未来” 以“我”第一人称表达自己对未来的认识,以“理想”“奋斗”为话题中心表达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