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予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宋瞿昙,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
兼错愕不虞,遂径归
。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既归扬州,兼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怀诏旬日不忍发,因引藩论释氏,曰:“
因报之事,信有之否
?”藩曰:“信然。”曰:“审如此,君宜遏事无恐。”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曰:“某与兼信为报也。”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
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
。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召藩,坚不去。
藩寻改吏部员外郎。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珀,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李藩》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拷
掠
竟罪——掠:拷打
B.
阴
有冀望——阴:暗中
C.
除
秘书郎——除:除去
D.事果
寝
——寝:停止
2.下面的句子,全都表现李藩“孤峻”的一组是( )
①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②争之不从,遂辞出
③怀诏旬日不忍发
④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⑤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⑥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藩为人轻财,父亲去世后,亲族中前来吊祭的,随手拿走他家财物他不禁止。读书时困窘不能自给,家人埋怨,他平静以待。洛阳发生盗窃案,他认为被诬者是冤枉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B.李藩在做张建封从事时,待人谦逊,从来不计较细枝末节的琐事,张建封病情危重,濠州刺史杜兼疾驱到府,想有所图,李藩哭诉着呵走了杜兼,杜兼很是惊讶,由此对李藩心怀怨恨。
C.德宗听信杜兼的诬陷,密诏杜佑杀了李藩,杜佑一向器重李藩,不忍杀他,并以全家性命为担保,尽力为他辩解,德宗终于听从了杜佑的话,在见了李藩之后,说他的相貌不像做恶事的人。
D.河东节度使王锷用数千万钱贿赂有权势的宠臣,想兼任宰相,皇帝也秘密下诏,同意王锷的要求。李藩为了阻止这件事,竟然把皇帝诏书作了删改,之后禀告皇帝,终使王锷未能得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兼错愕不虞,遂径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报之事,信有之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难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C
2.D
3.C
4.(1)杜兼仓促间惊惧没有料到事情的发生,于是径直回去。
(2)因果报应的事,确实有吗?
(3)德宗看到杜佑的辩解,怒气未消,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王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胡建传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府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书博鸡者事(节选)(明)高启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感二鸟赋韩愈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开成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记(清)戴名世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催科①[明]江盈科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文木先生传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庄周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②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登楼赋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由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高祖为丞相,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的选段,回答问题。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谈志向时,曾皙说到他的志向一节:“点,尔何如?”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病;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已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先祖事略王士祯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逊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湖南文征》序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文,初-高三语文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醉书斋记于堂左岔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是也。条几二,一称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擿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千余,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动、励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素闻其名,召为沛-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予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宋瞿昙,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既归扬州,兼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怀诏旬日不忍发,因引藩论释氏,曰:“因报之事,信有之否?”藩曰:“信然。”曰:“审如此,君宜遏事无恐。”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曰:“某与兼信为报也。”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吕洞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召藩,坚不去。
藩寻改吏部员外郎。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未行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珀,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李藩》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拷掠竟罪——掠:拷打
B.阴有冀望——阴:暗中
C.除秘书郎——除:除去
D.事果寝——寝:停止
2.下面的句子,全都表现李藩“孤峻”的一组是( )
①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②争之不从,遂辞出
③怀诏旬日不忍发
④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⑤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⑥以笔涂“兼相”字,却奏上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藩为人轻财,父亲去世后,亲族中前来吊祭的,随手拿走他家财物他不禁止。读书时困窘不能自给,家人埋怨,他平静以待。洛阳发生盗窃案,他认为被诬者是冤枉的,事实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B.李藩在做张建封从事时,待人谦逊,从来不计较细枝末节的琐事,张建封病情危重,濠州刺史杜兼疾驱到府,想有所图,李藩哭诉着呵走了杜兼,杜兼很是惊讶,由此对李藩心怀怨恨。
C.德宗听信杜兼的诬陷,密诏杜佑杀了李藩,杜佑一向器重李藩,不忍杀他,并以全家性命为担保,尽力为他辩解,德宗终于听从了杜佑的话,在见了李藩之后,说他的相貌不像做恶事的人。
D.河东节度使王锷用数千万钱贿赂有权势的宠臣,想兼任宰相,皇帝也秘密下诏,同意王锷的要求。李藩为了阻止这件事,竟然把皇帝诏书作了删改,之后禀告皇帝,终使王锷未能得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兼错愕不虞,遂径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报之事,信有之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D
3.C
4.(1)杜兼仓促间惊惧没有料到事情的发生,于是径直回去。
(2)因果报应的事,确实有吗?
(3)德宗看到杜佑的辩解,怒气未消,立即追召李藩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