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
①
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②
。
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
③
,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
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
说
也——说:劝说
B.饭已,尽
怀
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怀:揣在怀里
C.时坐席中,酒酣,
据
地歌曰——据:双手按地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
难
之曰——难:诘难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难
来源:期末题
答案
1.A
2.A
3.C
4.(1)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
(2)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3)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催科①[明]江盈科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文木先生传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庄周魏莹与田侯牟①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②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登楼赋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由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高祖为丞相,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的选段,回答问题。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谈志向时,曾皙说到他的志向一节:“点,尔何如?”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登延佑二年进士第,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民素不知井饮,汲于河流,故多疾病;不知陶瓦,以茅覆屋,故多火灾。景行教民穿井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①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已已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卜天璋,字君璋,洛阳人。幼颖悟,长负直气,读书史,识成败大体。至元中,为南京府史。时河北饥民数万人,集河上欲南徙,有诏令民复业,勿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先祖事略王士祯山人名士祯,姓王氏,字于真,青州诸城人。始祖讳责迁,济南新城著藉焉,称琅瑯公。后逊居新城之曹村,为某大姓佣作。一日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湖南文征》序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文,初-高三语文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醉书斋记于堂左岔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是也。条几二,一称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擿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家业千余,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动、励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素闻其名,召为沛-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樊英字季齐,南阳鲁阳人也。少受业三辅,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其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三语文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完成1~4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蚊对(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①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关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高三语文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1~4题。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答刘仲鲁书(清)马其昶⑴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与韩荆州书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部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②,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郑玄传(节选)⑴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轮对,首陈《无逸》之戒,且言:“宿卫大将杨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记句容叟袁枚舟过燕子矶,泊古寺,有叟训数僧。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怀:揣在怀里
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据:双手按地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难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A
3.C
4.(1)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
(2)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3)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