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答刘仲鲁书(清)马其昶⑴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答刘仲鲁书(清)马其昶⑴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答刘仲鲁书(清)马其昶⑴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答刘仲鲁书
(清)马其昶
⑴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为可谋永朝永夕之欢,竟不能然。譬之饿者嚵焉求哺
①
,终不得食,斯已矣,尝鼎一指
②
而挥之去,此人之情,能无怨望者哉?
⑵辱书乞言于我,并承惠《中州名贤集》
③
,多荷!多荷!仲鲁虚受之怀犹昔也。贤者进修之诣,岂一谈之顷所能测?又其昶方自愧德业无所就,虽欲效前时,有不知所为言者,顾盛指
④
不可不答记。尝与孙佩公语:“境遇困人,贤者不免。”佩公深感动其言。盖非独贫约为困也,脱蓬累
⑤
而之显,其困乃弥甚。《
易》曰:“困于金车,吝
。”
⑥
孟子之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足下不移之操,吾既见其然矣,继自今当更有以观足下之处显也。《诗》不云乎:“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士未有不始终坚持一守而能有立于世者也。
⑶其昶开春即南返,自北归隐故山,与公等盖日远矣。天寒,惟朝夕珍摄。不宣。
[注]①嚵(chán)焉求哺:意为小鸟饥饿,张口求哺。②尝鼎一指:满鼎的食物,却只能用手指头沾来尝一尝,不能吃饱。③《中州名贤集》:金代诗人元好问所编诗集。④指:通“恉”,情意。⑤蓬累:飘泊流落。⑥金车:古代诸侯亲迎时所乘的礼车。吝:悔恨。
1.下列分析文章第⑴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善相旌,过相敕”与下文内容有内在联系。
B.忆往昔交游,叙离别之情,使全文情理交融。
C.小鸟求哺的比喻突出了作者渴求相聚之情。
D.因为不能长期相处而心生怨恨乃人之常情。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能遇事就退缩,否则不能最终成功。
B.事情都有它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C.腐朽生活不能有开头,否则就不得善终。
D.浪费习惯一旦养成,到最后就难以克服。
4.第⑵段中引用《易》中话的作用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本文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上海模拟题
答案
1.D
2.友人向他请教“进修之诣”,作者去信作答。
3.B
4.大意:用以论述富贵的境遇比贫困更难以坚持操守的道理。
5.告诫朋友处于显达之际更要始终如一坚守节操。(意对即可)
上一篇 :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1~4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与韩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马武字子张,南阳湖阳人也。少时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阳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从之,后入绿林中,遂与汉军合。更始立,以武为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白居易传[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部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极乐寺纪游袁宗道高梁桥水①,从西山深涧中来②,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郑玄传(节选)⑴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①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轮对,首陈《无逸》之戒,且言:“宿卫大将杨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记句容叟袁枚舟过燕子矶,泊古寺,有叟训数僧。貌癯而古,须发堕落,高吟所作诗,齿缺不能音。揖而问之曰:“叟其有道者欤?”曰:“余非有道者,累-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建武二十四年)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李嵩、中山大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悯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存中,代州崞县人。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学孙、吴法,善射骑。宣和末,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存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靖康元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曦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都。先主出至郫,与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格尔古德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二十一年,授直隶巡抚。上谕之曰:“金世德、于成龙为巡抚有声,尔承其后,得名甚难。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赵韩王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先公太中讳,珦①,字伯温,前后五得任子②,以均诸父子孙。嫁遣孤女,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也。家世大姓冠盖。球能击剑,习弓马。性严厉,好申、韩之学。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由是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妖术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①;居之安,则资②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③。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高三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1—4题。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高三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高三语文
卜式献产助边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时汉方事匈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哭庵传(清)易顺鼎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养鱼记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甲①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铭传率练勇从至上海,号铭字营。招抚南汇降贼,简精锐隶其军。贼由川沙来犯,击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有文声。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剑侠王士祯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高三语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高一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余,迁右补阙。时皇甫镈作相,剥下希旨。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曹、马①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因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官勤力少言,甚亲纳之。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高三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高三语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答刘仲鲁书(清)马其昶⑴往吾与足下游,至乐也。无旬日不见,见未尝不善相旌,过相敕也,不见未尝不思也。别久矣,吾之情犹是也。前足下过此,甚喜,以-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清)马其昶
⑵辱书乞言于我,并承惠《中州名贤集》③,多荷!多荷!仲鲁虚受之怀犹昔也。贤者进修之诣,岂一谈之顷所能测?又其昶方自愧德业无所就,虽欲效前时,有不知所为言者,顾盛指④不可不答记。尝与孙佩公语:“境遇困人,贤者不免。”佩公深感动其言。盖非独贫约为困也,脱蓬累⑤而之显,其困乃弥甚。《易》曰:“困于金车,吝。”⑥孟子之称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足下不移之操,吾既见其然矣,继自今当更有以观足下之处显也。《诗》不云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士未有不始终坚持一守而能有立于世者也。
⑶其昶开春即南返,自北归隐故山,与公等盖日远矣。天寒,惟朝夕珍摄。不宣。
[注]①嚵(chán)焉求哺:意为小鸟饥饿,张口求哺。②尝鼎一指:满鼎的食物,却只能用手指头沾来尝一尝,不能吃饱。③《中州名贤集》:金代诗人元好问所编诗集。④指:通“恉”,情意。⑤蓬累:飘泊流落。⑥金车:古代诸侯亲迎时所乘的礼车。吝:悔恨。
1.下列分析文章第⑴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善相旌,过相敕”与下文内容有内在联系。
B.忆往昔交游,叙离别之情,使全文情理交融。
C.小鸟求哺的比喻突出了作者渴求相聚之情。
D.因为不能长期相处而心生怨恨乃人之常情。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写这封信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能遇事就退缩,否则不能最终成功。
B.事情都有它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C.腐朽生活不能有开头,否则就不得善终。
D.浪费习惯一旦养成,到最后就难以克服。
4.第⑵段中引用《易》中话的作用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本文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友人向他请教“进修之诣”,作者去信作答。
3.B
4.大意:用以论述富贵的境遇比贫困更难以坚持操守的道理。
5.告诫朋友处于显达之际更要始终如一坚守节操。(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