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乃决杖释之。
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jǔ,阻止)吾钞法耶!”欲当以重罪。绍从容言曰:“
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拜尚书左丞。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制可。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军,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事遂寝。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有诗文数百篇。(《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情俱轻,宜从
贷
减——贷:饶恕,宽恕
B.岂不与诏书违
戾
乎——戾:违背,违反
C.
迹
其所尝行赂者——迹:捉拿,擒获
D.马左丞忠洁可
尚
——尚:尊敬,仰慕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 )
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璠因谈论改印至元钞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璠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汉人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性格。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0108 模拟题
答案
1.C
2.B
3.C
4.(1)河间人李移住造谣惑众,图谋不轨,马绍奉命调查审问,被保全救活的有几百人。
(2)朝廷引导人让人提意见,意见可以采纳,就采用;不可采纳,也不责罚提意见的人。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建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存中,代州崞县人。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学孙、吴法,善射骑。宣和末,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存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靖康元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西太守庞曦好士,往依焉先主定益州,芝为郫邸阁都。先主出至郫,与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遵少孤,与张竦伯松俱为京兆史。竦博学通达,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格尔古德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二十一年,授直隶巡抚。上谕之曰:“金世德、于成龙为巡抚有声,尔承其后,得名甚难。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赵韩王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于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先公太中讳,珦①,字伯温,前后五得任子②,以均诸父子孙。嫁遣孤女,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也。家世大姓冠盖。球能击剑,习弓马。性严厉,好申、韩之学。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由是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首毁淫-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妖术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①;居之安,则资②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③。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高三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1—4题。马亮,字叔明,庐州合肥人。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芜湖县,再迁殿中丞、通判常州。吏民有因缘亡失官钱,籍其赀犹不足以偿,妻子连逮者至数百人。亮纵-高三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高三语文
卜式献产助边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时汉方事匈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哭庵传(清)易顺鼎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养鱼记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甲①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同治元年,李鸿章募淮军援江苏,铭传率练勇从至上海,号铭字营。招抚南汇降贼,简精锐隶其军。贼由川沙来犯,击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有文声。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剑侠王士祯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高三语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高一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李渤,字浚之,后魏横野将军申国公发之后。九年,以著作郎征之。岁余,迁右补阙。时皇甫镈作相,剥下希旨。渤充吊祭使,路次陕西。渤上疏曰:“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曹、马①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破之,虽得之,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因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官勤力少言,甚亲纳之。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高三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高三语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姚平仲小传[宋]陆游姚平仲,字希晏,世为西陲大将。幼孤,从父古养为子。年十八,与夏人战臧底河,斩获甚众,贼莫能枝梧。宣抚使童贯召与语,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雪涛阁集》①序〖明〗袁宏道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竹溪逸民传宋濂竹溪选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新罗①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骑而挥枪,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年复能没海,-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遇,字庆时,本名他恶,冯翊李润镇羌也。与雷、党、不蒙俱为羌中强族。自云其先姓王,后改氏钳耳,世宗时复改为王焉。自晋世以来,恒为渠-高三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乃决杖释之。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钞五千缗。时更印至元钞,前信州三务提举杜璠言至元钞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璠何人,敢沮(jǔ,阻止)吾钞法耶!”欲当以重罪。绍从容言曰:“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璠得免。拜尚书左丞。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制可。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汉人,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军,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事遂寝。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政府,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有诗文数百篇。(《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情俱轻,宜从贷减——贷:饶恕,宽恕
B.岂不与诏书违戾乎——戾:违背,违反
C.迹其所尝行赂者——迹:捉拿,擒获
D.马左丞忠洁可尚——尚:尊敬,仰慕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 )
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璠因谈论改印至元钞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璠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汉人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性格。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B
3.C
4.(1)河间人李移住造谣惑众,图谋不轨,马绍奉命调查审问,被保全救活的有几百人。
(2)朝廷引导人让人提意见,意见可以采纳,就采用;不可采纳,也不责罚提意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