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德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
利
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
弭
耳而去——弭:低垂
C.德
自分
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
庶几
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湖北省高考真题
答案
1.D
2.C
3.B
4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巢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木与雁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定国①诗集叙(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古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酌古论》序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疑之。俯窥其下,有竹筐受八升许,不知所贮何物。使数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注]吊之。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才十之一,坚-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小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题。生视花芽,日益肥茂,春尽,盈二尺许。归后,以金遗道士,嘱令朝夕培养之。次年四月至宫,则花一朵,含苞未放;方流连间,花摇摇欲拆;少时已开-高二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司空图传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淄人。咸通十年登进士第,主司王凝于进士中尤奇之。凝左授商州刺史,图请从之,凝加器重,洎廉问(廉问:察访查问)宣歙,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路经中牟县,为守关军士所获,擒见县令。操言:“我是客商,覆姓皇甫。”县令熟视曹操,沉吟半晌,乃曰:“吾前在洛阳求-高二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超然台记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记旧本韩王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王袆,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率,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胡建传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藉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陈若拙字敏之,幼嗜学。尝持书诣晋邸,太宗嘉其应对详雅,将縻以府职,若拙恳辞。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改太子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以武吏托称愚客,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书博鸡者事(节选)(明)高启博鸡者袁①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感二鸟赋韩愈贞元十一年,五月戊辰,愈东归。癸酉,自潼关出,息于河之阴。时始去京师,有不遇时之叹。见行有笼白乌、白鸲鹆而西者,号于道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拔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开成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记(清)戴名世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宋】苏辙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宋】苏轼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B
4.(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