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高一历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 ]
A、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
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变科举,开学校
D、办报刊、立学会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0103 月考题
答案
A
上一篇 :
梁启超从发表《变法通议》到《
下一篇 :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历史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先震动了清朝统治者B.论战首次从正面抨击封建信条并阐发资产阶级政治主张C.在论战中首次提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高三历史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高三历史
(2009年5月厦门市高三适应性考试18题)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魏源提出“帅夷长技以制夷”,姓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洪仁玎提出-历史
、康有为与洪仁玕思想主张的不同点是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列强侵略C.实行君主立宪D.兴办新式学校-高三历史
梁启超在给康有为信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与-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年来,泰西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讳。——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历史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D.19世纪-高三历史
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这不能反映出的是()-历史
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的一组是(1)(2)(3)A.图(1)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宗旨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和平均主义。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历史
法国启蒙思想和中国维新思想在历史作用方面的共同点是A.挽救民族危机B.冲击封建专制C.动员社会革命D.否定君主政体-历史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高二历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高二历史
在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鼻祖的是[]A.梁启超B.朱执信C.李大钊D.陈独秀-高一历史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民主派与立宪派的论战-历史
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探索的道路。其中康梁维新派要在中国变法维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历史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的相同点是()A.设议院、开国会B.推翻君主制度C.“君民共主”的民主政治D.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历史
晚清时期,有人把“断发易服”提高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历史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高三历史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高三历史
甲午战争失败后,右图人物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维新变法,其主要贡献是A.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B.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明确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方针D.宣传西方民-历史
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五代之国,兴亡以兵(注: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材料2“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致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历史
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这是福建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高三历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高三历史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高三历史
袁行霈在《中华文明史》中论述到: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历史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这是谁的观点-历史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历史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给西方基督教披上儒学的外衣D.遵循孔子思想进行社会改革-历史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高一历史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高三历史
胡适曾在《胡适留学日记》里写道:“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高三历史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做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A.倡导婚姻自由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反-高三历史
右图人物对洋务派的态度是A.始终反对B.暂时支持C.始终支持D.暂时反对-历史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历史
(200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6题)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历史
2011年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郭嵩焘去世120周年。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其[]A.主张“中学为体-高三历史
“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高三历史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高三历史
“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梁启超在20世纪前后这样描述中国历史是为了[]A.宣传适-高三历史
百日维新颁布的变法令中的内容,在此以前已经出现的有①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②翻译外国书籍③创办报馆、学会④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历史
(2008年11月镇江市高三调研12题)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时间内容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1867年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历史
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魏源B.张之洞C.王韬D.梁启超-高三历史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C.始-高二历史
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A、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C、变科举,开学校D、办报刊、立学会-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B、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C、变科举,开学校
D、办报刊、立学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