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材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2分)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4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根源: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4分)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首先要对李贽所处的时代和他的主要思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他处于明清之际,即封建社会末期,他挑战权威、否定“天理”,追求个性自由,这与文艺复兴的追求个性自由相似。此问要联系二者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综合考虑,李贽思想没能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推动了社会转型。关于根源要从经济发展状况考虑。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点评:此题以明清之际思想家李贽和文艺复兴为中心,对它们从产生的背景、内容、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比较,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