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探究主题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孔子说-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探究主题一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孔子说-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其含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蔓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分析两国思想界关注问题的角度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完制l、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湖南省模拟题

答案

(1)相同点: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古希腊思想家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作用、价值,具有哲学理性。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
(3)相同点: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