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兴民权③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④颁-高二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兴民权③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④颁-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兴民权③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④颁-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
① 变革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 主张兴民权
③ 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④ 颁布宪法,实行法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A
略
上一篇 :
维新运动期间,某朝廷实权派人士
下一篇 :
阅读材料:(20分)材料一常州学派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到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高二历史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昏暴之君无所施其暴”。此人的主张是A.加强君主专制B.建立皇族内阁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①地主阶级抵抗派②洋务派③维新派④资-高三历史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此语-高二历史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高三历史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A-高三历史
该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高二历史
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目的在于()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高一历史
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中国的“四千余年大梦”是什么?A.中国事实上沦落为西方列强的“夷狄”B.中国构建民主、平等的近代-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等13位弟子联名写给康有为的信中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改造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今上(即光绪)贤明,举国共悉,将来革命-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侪(同辈)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高二历史
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高二历史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孙中山D.康有为-高二历史
《中国现代化史》中说:“虽然尚未认识到作为资本主义精神背景的西方基督教义的转换对现代化的巨大支配作用,但确实已经感受到西方奔涌而来的利甲锐兵表象之中,跃动着一种奔腾不-高三历史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学造器物B.仿行制度C.提倡思想解放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高三历史
文化名人胡适称:“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高三历史
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B.“举步-高三历史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高二历史
从近代至今,广东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以下内容与广东有关的是①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创办②新文化运动的开端——《青年杂志》的创刊③近代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大-高三历史
“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下列人物中,有可能发表这一议论的是()A.林则徐B.郑观应C.左宗棠D.李鸿章-高二历史
100年前,梁启超在兴民权基础上发表《新民说》,提出“新民”思想,他认为,要建设一个“新”的中国,必须先养成“新”的国民“新民”是指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高三历史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高二历史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产生这一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是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严格教育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高二历史
以下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相互交融、共生共长-高二历史
阅读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节选),回答相关问题。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世界之有完全国家也,自近世始也。前者曷为无-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高三历史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随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高二历史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高二历史
19世纪晚期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高二历史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实行君主立宪B.照搬西方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C.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D.依靠儒家思想进行托古改制-高二历史
面对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高二历史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派的思想中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不少内容,但其中不应包括A.自由平等思想B.君主立宪思想C.三权分立思想D.民主共和思想-高三历史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入了哪个阶段?()A.物质技术-高二历史
材料一“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他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高三历史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高二历史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A.社会上层未-高二历史
从书目看,严复的翻译主要涉及哪一领域()A.宗教文化B.科学技术C.社会理论D.文学艺术-高二历史
19世纪末,“物竞”、“天择”等成为社会流行词语。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作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种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时代使命是()A-高三历史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哪一位人物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高三历史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高二历史
下图所示,这本著作①是在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撰写的②把变法维新看成是救国救民的当务之急③闪烁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光辉④倡导中体西用,经世致用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历史
下表示民国初期北京地区创办报刊的数字年份191219131914-19151916……1924报刊数364135865下列关于该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故1912——1913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下列各项中与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一致的是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B.-高三历史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高三历史
材料一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高三历史
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和传统儒家学说结合起来的是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张之洞-历史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其影响深远,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使人民意识到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B.使人民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脆弱C.使人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使-高二历史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这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高二历史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的-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民主思想家,他们的民主思想共同点包括:①变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主张兴民权③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④颁-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① 变革
③ 走日本模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④ 颁布宪法,实行法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