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6分)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6分)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
材料一 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江、浙学者出现的两种背离的学术文化思想,并分析各自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8分)
材料三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大不一样的面貌。

(3)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还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择一论证。(8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偏难来源:不详

答案

(1)特征:(顾炎武)经世致用;(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与政治脱节(注重考证,逃避现实)。(2分)
原因:
前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价值观念变化;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西学东渐等使知识分子开阔眼界,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4分)
后者:文字狱等文化专制(封建专制的空前强化);前代学术文化、书籍的积累。(4分)
(2)内容: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
意义:“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是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的体现。(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有科研、文艺创作等自由。)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8分)
(3)以下观点任选一个。(8分)
赞成①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
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往与思维方式。信息化浪潮冲击下,人类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与交流着,在交融中丰富,与时俱进,形成多元的世界文化。
推动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互联网反映舆情,客观上也推动民主化进程。
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网络经济(新经济等),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赞成②互联网的出现是洪水猛兽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文化良莠并存,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网络诈骗、虚假舆情、网络色情等负面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与民众生活。网络经济极大冲击了传统经销模式。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产业监管有难度,顾此失彼,如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互利共赢是值得关注的难题。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可以得出当时的一大学派为考据学,依据明清反封建启蒙思想的相关内容可以得出另一对立的学术思想为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原因即可结合反封建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即可,考据学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可以得出文字狱和文化积淀。
(2)本题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双百方针的内容为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意义:“双百”方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方针,是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创作自由和学术自由的体现。(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有科研、文艺创作等自由。)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3)本题考查对互联网的评价,首先需要选择一种观点即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或者互联网的出现是洪水猛兽,前者强调互联网的积极意义,后者强调互联网的负面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