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提取材料中任一观点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题型:简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观点:父子关系不同于君臣关系。原因:因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变异的时代特征,黄宗羲等对儒家思想既批判又继承。影响:儒家思想获得新的发展,明末清初儒家思想是很活跃的。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父子关系不同于君臣关系。批判继承儒家思想,因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变异的时代特征,黄宗羲等对儒家思想既批判又继承。影响:儒家思想获得新的发展,明末清初儒家思想是很活跃的。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