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 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 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
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以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巳而矣。向使天下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的?(2分)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看法的思想内涵发展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这一 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有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两者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2分)
(2)变化:从对人性的崇拜发展到理性的崇拜;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4分)
(3)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明凊之际思想家黄宗羲从本质上讲仍代表的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构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政治影响有限。欧洲启蒙思想家主要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设计了一整套政治方案,并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乃至亚洲的革命运动。(4分)
试题分析:(1)题干信息“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材料三反映的是启蒙运动,前者强调人文主义,后者强调理性主义,变化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产生的社会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2)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考点:
点评:答题的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简明扼要地标出,根据题问范围和时限按部就班作答。第二步是筛选要点,史论结合,对题作答。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最能说明、论证题意的要点,然后史实和论点结合阐述,做到论从史出,不空发议论,不堆砌史实。第三步是理论分析。近年来,历史考试问答题的理论性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大的考试,如高考等。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原因和结果、个性和共性、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作答。这一步骤就是把题目中直接要求或潜在要求运用的原理,结合史实深入分析、阐述、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得出高层次的理性说明来。此外,答题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简明扼要,详略得当。答题要求主答部分要详,兼答部分要略。要知道,多答无益,空耗时间;语多必失,反露马脚。其二是全面准确。无论是“大跨度、高概括”题型还是“小切口,深分析”题型,都要深入分析又不失全面,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其三是适时检查。注意审题是否有偏差。论点是否有遗漏,史实部分是否确切,另外应注意有否病句和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等。至此,解题方告结束。
上一篇 :
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
下一篇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我喜欢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作者之所以这样评价黄宗羲是因为其()A.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C.批判-高二历史
温家宝总理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的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称赞黄-高二历史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A.王祯B.徐光启C.李贽D.黄宗羲-高三历史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高二历史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高二历史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A.主张君主立宪制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C.提倡“法治”,反对“人治”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高三历史
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A.程颐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高三历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高二历史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曰“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作者渴望优雅恬淡的生活,寄情于-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表明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B、倡导经世致用C、具有唯物思想D、批判道学家-高二历史
对封建专制集权深恶痛绝,指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高三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B.中国C.世界D.宇宙-高三历史
“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表达了A.“经世致用”的思想B.“工商皆本”的思想C.“独尊儒术”的思想D.“物质第一”的思想-高三历史
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据此,顾炎武A.认为分封制比郡县制进步B.认为郡县制比封国制进步C.主张应-高三历史
与黄宗羲、顾炎武相比,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王夫之思想特点的是()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B.“天下为主,君为客”C.“经世致用”D.“天地之化日新”-高二历史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二历史
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工商皆本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高二历史
(8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高二历史
下列历史现象和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将道德视为终极关怀,道德逐渐成为判别人的行为和社会行为是否正当的根据,政治秩序逐渐被看作道德秩序的延伸,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越来越-高三历史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主张“众治”反对“独治”的思想B.体现了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思想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推动了经-高三历史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春秋繁露》B.《四书集注》C-高二历史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高三历史
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高二历史
下列书籍,哪一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A.《春秋》B.《春秋繁露》C.《四书章句集注》D.《论语》-高二历史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法触”。主要反映的是李贽()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C.从-高二历史
(10分)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高三历史
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高三历史
顾炎武认为明王朝“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鉴于此,他强调A.天下兴-高三历史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A.黄宗羲B.顾炎武C.-高二历史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王夫之这一思想的出现A.继承发展了西方启蒙思想-高二历史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用“发明民主精义”一语评价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引用黄宗羲的观点佐证自己的论点。下列各项中钱穆不可能引用的是A.“以君为主,以天-高二历史
他认为:“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因此他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他是A.陆九渊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高二历史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高二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高二历史
(28分)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这一时期希腊人的-高三历史
图所示著作的作者是黄宗羲,该书最精彩之处在于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高二历史
最近,我市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高三历史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是说“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高一历史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高二历史
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武则天自立为帝D.烈妇马刘氏割肉疗亲-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产生的民主思想还处于启蒙状态,被称作早期启蒙思想,表现在A.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B.反对专制愚昧、倡导经世致用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二历史
“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高三历史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高二历史
谭嗣同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与其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A.墨翟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高三历史
明朝晚期历史学家谈迁的《北游录》讲到一个叫丁宾的人,进士及第后,官至尚书。有人对他讲,你现在可以看点古文了。他问该看点什么呢?那人说:无非就是韩柳欧苏。丁宾问:韩柳欧-高二历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 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 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
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材料四: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以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巳而矣。向使天下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普罗泰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的?(2分)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对人的看法的思想内涵发展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的这一 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有相同之处?并简要分析两者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答案
(2)变化:从对人性的崇拜发展到理性的崇拜;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4分)
(3)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明凊之际思想家黄宗羲从本质上讲仍代表的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构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政治影响有限。欧洲启蒙思想家主要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设计了一整套政治方案,并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乃至亚洲的革命运动。(4分)
试题分析:(1)题干信息“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材料三反映的是启蒙运动,前者强调人文主义,后者强调理性主义,变化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明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产生的社会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2)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考点:
点评:答题的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顺序简明扼要地标出,根据题问范围和时限按部就班作答。第二步是筛选要点,史论结合,对题作答。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出最能说明、论证题意的要点,然后史实和论点结合阐述,做到论从史出,不空发议论,不堆砌史实。第三步是理论分析。近年来,历史考试问答题的理论性要求有所提高,特别是大的考试,如高考等。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运用原因和结果、个性和共性、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作答。这一步骤就是把题目中直接要求或潜在要求运用的原理,结合史实深入分析、阐述、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得出高层次的理性说明来。此外,答题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简明扼要,详略得当。答题要求主答部分要详,兼答部分要略。要知道,多答无益,空耗时间;语多必失,反露马脚。其二是全面准确。无论是“大跨度、高概括”题型还是“小切口,深分析”题型,都要深入分析又不失全面,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其三是适时检查。注意审题是否有偏差。论点是否有遗漏,史实部分是否确切,另外应注意有否病句和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等。至此,解题方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