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A.王祯B.徐光启C.李贽D.黄宗羲-高三历史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A.王祯B.徐光启C.李贽D.黄宗羲-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A.王祯B.徐光启C.李贽D.黄宗羲-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
A.王祯
B.徐光启
C.李贽
D.黄宗羲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可知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AB不对,王祯编写《农书》,编写《农政全书》,都表明重视农业;C不对,李贽主要反对封建礼教,D符合题意,提出经济上“工商皆本”的主张,与“重农抑商”思想对立。
点评:黄宗羲思想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民权。(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工业可以提供君王所想要的东西,商业又使他想要的东西可以买得到,工业和商业也都是根本的行业啊。)
上一篇 :
温家宝总理曾在一封私人信件中
下一篇 :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高二历史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播送民主思想的工具”,主要是因为该著作A.主张君主立宪制B.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C.提倡“法治”,反对“人治”D.提出“以天下之权,寄-高三历史
明朝思想家王艮(1483-1514)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的观点,从儒学世俗化的角度看,与之传承关系最密切的思想家是A.程颐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高三历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高二历史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曰“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作者渴望优雅恬淡的生活,寄情于-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表明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B、倡导经世致用C、具有唯物思想D、批判道学家-高二历史
对封建专制集权深恶痛绝,指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仪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高三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复论辩“天下”,按我们今天的视角,“天下”可理解为A.王朝B.中国C.世界D.宇宙-高三历史
“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表达了A.“经世致用”的思想B.“工商皆本”的思想C.“独尊儒术”的思想D.“物质第一”的思想-高三历史
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据此,顾炎武A.认为分封制比郡县制进步B.认为郡县制比封国制进步C.主张应-高三历史
与黄宗羲、顾炎武相比,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王夫之思想特点的是()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B.“天下为主,君为客”C.“经世致用”D.“天地之化日新”-高二历史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二历史
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A.强调工商皆本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高二历史
(8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仁”与“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高二历史
下列历史现象和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将道德视为终极关怀,道德逐渐成为判别人的行为和社会行为是否正当的根据,政治秩序逐渐被看作道德秩序的延伸,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越来越-高三历史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主张“众治”反对“独治”的思想B.体现了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思想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推动了经-高三历史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A.《春秋繁露》B.《四书集注》C-高二历史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高三历史
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他的-高二历史
下列书籍,哪一部成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A.《春秋》B.《春秋繁露》C.《四书章句集注》D.《论语》-高二历史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法触”。主要反映的是李贽()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C.从-高二历史
(10分)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高三历史
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高三历史
顾炎武认为明王朝“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鉴于此,他强调A.天下兴-高三历史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言论出自A.黄宗羲B.顾炎武C.-高二历史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王夫之这一思想的出现A.继承发展了西方启蒙思想-高二历史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用“发明民主精义”一语评价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引用黄宗羲的观点佐证自己的论点。下列各项中钱穆不可能引用的是A.“以君为主,以天-高二历史
他认为:“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因此他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他是A.陆九渊B.黄宗羲C.王夫之D.顾炎武-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高二历史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高二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高二历史
(28分)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这一时期希腊人的-高三历史
图所示著作的作者是黄宗羲,该书最精彩之处在于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高二历史
最近,我市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高三历史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是说“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高一历史
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高二历史
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武则天自立为帝D.烈妇马刘氏割肉疗亲-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产生的民主思想还处于启蒙状态,被称作早期启蒙思想,表现在A.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B.反对专制愚昧、倡导经世致用C.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二历史
“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了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A.李贽-高三历史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建立一家之法B.法律是由人来-高二历史
谭嗣同认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与其观点相似的思想家是A.墨翟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高三历史
明朝晚期历史学家谈迁的《北游录》讲到一个叫丁宾的人,进士及第后,官至尚书。有人对他讲,你现在可以看点古文了。他问该看点什么呢?那人说:无非就是韩柳欧苏。丁宾问:韩柳欧-高二历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思想的归纳?()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17世纪到18世纪,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儒学有了新发展,也碰到新的挑战,出现了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期西方正开展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出现了新的思想。请比较分析他们思想内-历史
(14分)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高二历史
下列对李贽及其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非议孔子,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B.“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是李贽的主张D.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高二历史
如图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部分。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C.都主张推翻君-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齐民要术》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提出与此针锋相对观点的历史人物是A.王祯B.徐光启C.李贽D.黄宗羲-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可知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AB不对,王祯编写《农书》,编写《农政全书》,都表明重视农业;C不对,李贽主要反对封建礼教,D符合题意,提出经济上“工商皆本”的主张,与“重农抑商”思想对立。
点评:黄宗羲思想主张(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民权。(3)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工业可以提供君王所想要的东西,商业又使他想要的东西可以买得到,工业和商业也都是根本的行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