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美关系的改善D.改革开放,逐步融-高一历史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美关系的改善D.改革开放,逐步融-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美关系的改善D.改革开放,逐步融-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改革开放,逐步融入世界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不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逐步融入世界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上一篇 :
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
下一篇 :
1954年第1期的《人民画报》,与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高一历史
下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皇权加强B.中央集权加强C.皇帝与官员矛盾激化D.君臣关系和谐相处-高一历史
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A.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高一历史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下列与这一思想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高二历史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官不仅是管理系统中的工具,而且是一个有意识形态的群体。这里的“意识形态”成为主流最早可以追溯到: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高三历史
(26分)外交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中国-高三历史
银秀村的200亩水田由村官暗中签约出让,村民获悉后立即表示反对,情绪激昂的村民启动罢免村主任的程序,接着改选新人,保住了水田。材料反映了村民()A.可以随意罢免村官B.有-高三历史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高二历史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高二历史
孔子开创私学,他提出的办学思想是A.“以道事君”B.“格物致知”C.“有教无类”D.“法不阿贵”-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多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性质。下列选项不属于这一性质的是()A.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的长期斗争B.平定“三藩之乱”C.明中期与瓦剌-高三历史
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高二历史
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B.“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高二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A.①②③④B-高三历史
2010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若100年前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中国百姓前往上海不可能采用的方式是()A.乘坐蒸汽轮船B.乘坐火车机车C.乘坐民航客机D.乘坐马车-高三历史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下列各项内容选自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春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②君权与相权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④汉族与少数民族A.③④B.②③C.①②D.③④-高一历史
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秦汉具有监察职能的官职和机构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丞相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
(24分)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高一历史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高一历史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祀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高一历史
《尚书.五子之歌》中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以下与此观点一致的有:①古之为政者,爱民为大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王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倍-高二历史
(20分)阅读下列材料:(12分)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材料一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高三历史
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高二历史
下图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A.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朝鲜战争B.阶段B中美关系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C.阶段C军费-高三历史
“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任何思想传统的形成和延续,都有其现实的物质生活的根源。”(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现实的物质生活-高三历史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高三历史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遭受最严重的破坏是在A.建国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A.法国B.美国C.日本D.苏联-高一历史
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高一历史
下图中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高一历史
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高二历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高三历史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经济领域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飓风”,席卷全球,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高三历史
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B.上海合作组织-高三历史
(24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高三历史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下列选项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高三历史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高三历史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有人画了如下一幅漫画,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B.美国无视联合国原则,置联合国于不顾C.美国和联合国联合应对伊拉克危机D.美国是-历史
甲、乙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图。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①自然经济走向解体;②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③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④农轻重比例-高三历史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高三历史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请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人物观点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高三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一)史料研习:1912年3月,孙中山-高三历史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区,最主要的区别是A.实施群体不同B.地理位置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区域名称不同-高三历史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高三历史
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会议总代表662人党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表116人特别邀-高三历史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高三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高三历史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①宣扬“天人-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图为1949-2008年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其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美关系的改善D.改革开放,逐步融-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不符合题意;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故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逐步融入世界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