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题目简介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题目详情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
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
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C.中央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
D.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1960年、1962年农轻重比例最大的变化在于重工业比重下降明显,结合1960年的八字方针,这是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择D项。
上一篇 :
“任何民族性、国民性或文化心
下一篇 :
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遭受最严重的破坏是在A.建国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A.法国B.美国C.日本D.苏联-高一历史
下图三个画面再现了不同时期皇帝和宰相商讨国事的不同情景。这反映了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B.皇权的不断加强和相权不断削弱C.服饰和礼仪是—个时代经济的具体-高一历史
下图中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高一历史
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A.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B.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C.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高二历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高三历史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经济领域爆发的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一场金融“飓风”,席卷全球,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感受着不同程度的震撼。这一事实说明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高三历史
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最准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收集日内瓦会议有关材料B.上海合作组织-高三历史
(24分)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高三历史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下列选项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高三历史
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总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之间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边界条约是新中国与亚-高三历史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有人画了如下一幅漫画,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B.美国无视联合国原则,置联合国于不顾C.美国和联合国联合应对伊拉克危机D.美国是-历史
甲、乙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我国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例(%)示意图。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出①自然经济走向解体;②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③外国资本操纵中国经济命脉;④农轻重比例-高三历史
(28分)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高三历史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梦想,请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荀子和彼特拉克的幸福观人物观点荀子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高三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一)史料研习:1912年3月,孙中山-高三历史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个区,最主要的区别是A.实施群体不同B.地理位置不同C.社会制度不同D.区域名称不同-高三历史
某文件明确规定:“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高三历史
下表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表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会议总代表662人党派代表165人人民解放军代表71人团体代表235人区域代表116人特别邀-高三历史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胡适指出:民十三以后,他(孙中山)改造的国民党成为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高三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书同文”原本是孔子提出的文化理想。孔子的孙子子思作《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高三历史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①宣扬“天人-高二历史
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①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③凸显人性的庄严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高二历史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高三历史
1992年7月31日,台湾当局颁布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条例第一条指出,“国家统一前,为确保台湾地区安全与民众福祉,规范台湾地区与大陆人民之往来,并处理衍生-高三历史
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的一位美国总统表示:“如果我有生之年有什么事要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不能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去.”请问驱使他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A.对中国博大文化-高三历史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高三历史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高三历史
(12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高三历史
我国于198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下列表述正确-高三历史
以下民国初年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新式婚姻较旧式婚姻进步性不包括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煤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亲(即订婚)4.-高三历史
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A.政府的经济政策B.国内的和平环境C.优越的社会-高三历史
“整个讨论过程非常热烈,各位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种各样的观点激烈碰撞,共同纲领草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才凝结成7000字的最终版本。”忆起当时的情景,历史亲历者还-高三历史
“今天的中国不是苏联,中美没有在亚洲站在一场”新冷战“的边缘……只有成功地建立卓有成效的中美关系,我们才能成功地建设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美国的这番话表明()①中国综合国-高三历史
下图是海协会的会徽。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体现促进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的宗旨②说明两岸已经开始走向统一③表达了两岸同胞交流合作、平等协商的共同愿望④包含了中华文化-高三历史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国际贸易大幅度提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生产的国际化加快。-高一历史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家思想最不相符的是()A.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B.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高三历史
“当时内地对香港的宣传是黑社会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然而令蔡珠祥(引者注:一位曾经的“逃港”者)惊讶的是,这里的生活水平比内地高许多,香港居民还用上了洗衣机和电视-高三历史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A.正确B.错误C.片面D.表面-高三历史
下表是中共中央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变化情况,该表说明了原计划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1960年)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钢铁产量(万吨)230020101900煤炭产量(亿吨)5.24.25
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B.社会-高三历史
中共八大前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于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A.①②B-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对于“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高三历史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高一历史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图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D.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高一历史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王阳明的“心学”C.董仲舒的“独尊儒术”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高二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点”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苏联的实力超-高一历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A.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B.促进民族资产阶-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题干中1960年、1962年农轻重比例最大的变化在于重工业比重下降明显,结合1960年的八字方针,这是国民经济调整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择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