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B.良知就是人性C-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B.良知就是人性C-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王阳明曾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总结了自己的终生学问。对这四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A.格物致知是心学的认识论B.良知就是人性
C.心学注重对内心的阐发D.区分善恶是心学的根本标准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

C

试题分析:A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的主张,主张接触万事万物去认识理;B项是王守仁的观点,但是材料并非强调的良知是什么,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D项错误,心学的标准是通过内心认识理,达到圣人的标准。故选C,王守仁通过认识人心达到善的境界。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