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材料二:治天下犹-高三历史
(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材料二:治天下犹-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材料二:治天下犹-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段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
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2分)其目的何在?(2分)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2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5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培养人才(养士);监督、议政。(2分)设立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2分)
(2)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2分)限制君主专制。(2分)(3)恢复宰相制;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2分)相权制约皇权。(2分)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2分)
(4)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3分,任意答出三点3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2分)
略
上一篇 :
/*Generator:eWebEditor*/p.Ms
下一篇 :
在对事物的认识方面,存在着两种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在哲学领域成就最大的是A.王夫之B.黄宗羲C.顾炎武D.李贽-高二历史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有()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③经世致用思想影响④西学东渐影响⑤抗清斗争实践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高三历史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历史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安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③制天下而征诸侯者,-历史
关于孔子,朱熹,王阳明,黄宗羲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他们的学说都以“仁”为核心B.他们的学说之间有继承与发展关系C.黄宗羲全面批判前三人的思想D.他们的学说都表达人文-高二历史
我们把下面三位思想家归为一类,主要是根据他们的思想主张()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发展唯物思想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高三历史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愚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而18世纪欧洲启蒙恩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发展蓝图-高三历史
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②“是非决于学校”③以“众治”取代“独治”,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高二历史
黄宗羲在论及经济政策时说:“(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历史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高二历史
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王阳明-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高二历史
明朝思想家李贽,藐视礼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波澜。以下对其思想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否定儒家思想B.强调个性发展C.挑战正统思想D.批判理学虚伪-高三历史
(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高二历史
在黄宗羲等思想家看来,国家主权属于A.帝王个人B.帝王家族C.社会名流D.全体人民-历史
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B.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C.指责皇帝“以一人-历史
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思想观点能体现与时俱进的是:()①庄子②韩非子③黄宗羲④顾炎武⑤董仲舒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②③④⑤-高三历史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②商品经济发展③个性自由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④宋明理学的统治地-历史
顾炎武和王夫之主张“经世致用”的影响在于A.使学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B.关注个体的发展,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色彩C.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反对重农抑商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对这场反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B.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高一历史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说这句话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西方的启蒙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B.黄宗-历史
战国时期商鞅主张重农抑商,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条件,正确的评价是A.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B.都有利于封建统治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都具-高二历史
导致明清时期产生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的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D.阶级矛盾的相对缓和-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出现了社会转型的新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首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对待封建制度的态度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其反映出的本质问题-高二历史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1)孔子的思想-高二历史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的繁荣C.巩固统治的需要D.外国商品的冲击-高三历史
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A.批判儒家思想B.提出工商皆本主张C.强调经世致用D.要求政治上趋时更新-历史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高三历史
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高三历史
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C.都注重道德对人生的教化作用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自身-高二历史
古希腊智者学派什么理论的出现,表示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力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高二历史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的出名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学说,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根据自然,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高三历史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高三历史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高二历史
智者学派研究的重点是[]A.现实和宗教B.“人”本身C.政治和文化D.城邦民主制度-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B.天命论、生知论C.天下为-历史
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对儒家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①社会危机严重②八股取士制度日趋腐朽③民主思想产生④思想界因循守旧A.①②③B.②③④C-高三历史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解放思想B.“农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商业的发展C.对君主专制造成了猛烈的冲击D.直接推动了变革当-历史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下列哪项不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工、商皆民生之本”C.“存天理,灭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论者至欲特立“清学”之名,而文学并重,亦足於汉、唐、宋、明以外别树一宗,呜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高三历史
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的思想家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历史
(10分)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高三历史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高二历史
下列内容中,属于黄宗羲在政治方面的主张的是()A.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工商皆民生之本”C.主张物质第一性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历史
下列关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文学相同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带有反封建色彩B.追求个性解放C.经济发展的产物D.宣传了新兴阶级的思想-高三历史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对封建君主专制抨击最为激烈的是()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材料二:治天下犹-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才能)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宰相一人,参知政事无常员。每日便段议政。天子南面,宰相、六卿、谏官东西面以次坐。其执事皆用士人。凡章奏进呈。六科给事中主之,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职能有哪些?(2分)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
(2)据材料二,黄宗羲对君臣关系是怎样认识的?(2分)其目的何在?(2分)
(3)据材料三,黄宗羲对宰相制度的设置、作用是如何认识的?(2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明清时期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较前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据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产生的背景及黄宗羲思想的时代特色。(5分)
答案
(2)君臣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协作,共同配合)。(2分)限制君主专制。(2分)(3)恢复宰相制;宰相辅佐君主,共议国事。(2分)相权制约皇权。(2分)明朝废丞相,君权合并相权;清朝设立军机处,大臣只能依据皇帝的旨意办事。(2分)
(4)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理学走向极端。(3分,任意答出三点3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