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高三历史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二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2)材料二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7分)
材料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3)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8分)
材料四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制度:皇帝制度。(1分)
主要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分)
(2)看法:柏拉图认为希腊的民主政治使领袖的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限制;民主使智慧边缘化。(4分)
手段:柏拉图认为,应该将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相结合,由具有智慧和美德的哲学家治理国家。(3分)
(3)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
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4)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4分)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任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分)
(评分说明:只答观点不得分,理由任答2个4分;不表明观点,只答理由不得分。)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
(评分说明:只答观点不得分,理由任答2个4分;不表明观点,只答理由不得分。)
试题分析:(1)此题较为容易,主要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的特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权力的至高无上,另一个是家天下的王位继承制度。(2)本题考查了柏拉图对古希腊民主制的看法及其理想国的主张。第一小问从材料第一段“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概括;第二小问从材料第二段哲学王的思想来概括。(3)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数量和分布变化,注意归结是要从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结。原因主要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归结。(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的考虑要从中国的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传统思想和向西方学习的深度等角度进行分析。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制度对中国的影响,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注意论据要充分,观点明确。
上一篇 :
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
下一篇 :
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比较的目的是要找出异同点,所以,不能一提中国古代的家长权,就以古罗马的家父权相比,只说上古社会家族观念发达云云,此外再无下文。在罗-高三历史
《史记》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秦因留楚王,要以剖巫、黔中之郡。”对以上材料理-高二历史
秦王赢政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①任用贤能②重金收买敌国官员③策略正确④统一车轨,发展交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章炳麟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高三历史
(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王朝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享年秦前211年—前207年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15年西汉前206年—公元-高三历史
“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高三历史
下列图一、二分别是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图一图二[]A.秦、唐最高统治者都受下属机构制约B.唐朝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秦朝机构精简,而唐朝机构-高一历史
不同文明地区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产生过不少历史人物和动人故事,下面的人物和事件中与大河文明和草原文明发生碰撞交流有关的是①长城的修建②陶片放逐法③王昭君出塞④蒙古人西征A-高三历史
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高三历史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由分裂割据向统一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下列承载这一历史使命的王朝是-高三历史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曰:“正音政,周正建子之正也,后以始皇讳,故音征。”《史记·封禅书》:“野鸡-高三历史
秦始皇五次出巡、颁布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巨大变革。这些政策反映出秦朝的-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略州来-高二历史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齐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D.秦王的雄才大略和-高一历史
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A.小农经济是中央-高三历史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高三历史
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於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什伍连坐制D.焚书坑儒-高三历史
读下表《嘉兴历史地名变迁》,从中获得的准确信息是春秋槜李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三国改由拳为禾兴,后改称嘉兴五代十国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后改为秀州府北宋改秀-高二历史
唐代政治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对于周秦之失的评价A.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落后性B.指出了秦朝制度的先进与暴政而亡的事实C.抹杀了分-高二历史
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高一历史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高三历史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高三历史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制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高二历史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是:①韩;②赵;③魏;④燕;⑤楚;⑥齐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①②③⑤④⑥-高二历史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高一历史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一书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王夫之所说的“罢侯置守”指的是A.废除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B.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废除世-高三历史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研究的主题说明了()年代道、路、省州数郡国数县、邑、侯国户数(万)西汉平帝(1-5)------1310315871223唐贞观十三-高三历史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高二历史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B.出现了造-高一历史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血缘分封长期存在充分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B.血-高三历史
观察以下图片,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中得出A.皇帝至高无上B.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D.御史大夫监察百官-高二历史
秦汉时期,经常使用的礼仪是朝礼,朝礼又称朝仪,是臣子朝见君王的礼仪,用以“明君臣之义”。朝礼所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形成君臣等级B.确立皇权至上C.保证皇位世袭D.维护君-高一历史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高一历史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高二历史
必做题(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高三历史
图是秦朝琅琊石刻拓本。记录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了琅琊山(今胶南县)。内容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高三历史
梁思诚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高三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历朝盛世如上述者(汉高祖、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与康熙、雍正、乾隆)之出现,几乎都是一字号的雄才大略、君权神授、独裁专制的英明-高三历史
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B.皇-高三历史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B.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高三历史
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A.郡-高三历史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对材料“天下变局”理解准-高三历史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高三历史
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在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这种制度是指()A.三省六部制度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科举制-高三历史
(18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高一历史
秦始皇时“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的地方官员无能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高一历史
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唐中书省C.宋枢密院D.元中书省-高三历史
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①负责管理全国军事②负责监察百官③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④掌握群臣奏章A.①B.②C.③D.③④-高一历史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制度也在不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3分)
材料二 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雄。
——《柏拉图全集》
(2)材料二中,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他认为克服这些缺陷的有效手段是什么?(7分)
材料三: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区域
材料四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据材料四,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制度:皇帝制度。(1分)
主要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分)
(2)看法:柏拉图认为希腊的民主政治使领袖的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限制;民主使智慧边缘化。(4分)
手段:柏拉图认为,应该将政治权力和哲学理智相结合,由具有智慧和美德的哲学家治理国家。(3分)
(3)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原因: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
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答对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4)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4分)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2分,任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观点:同意。理由: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分)
(评分说明:只答观点不得分,理由任答2个4分;不表明观点,只答理由不得分。)
观点:不同意。理由: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
(评分说明:只答观点不得分,理由任答2个4分;不表明观点,只答理由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