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③以市-高一历史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③以市-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③以市-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专项题
答案
C
上一篇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具
下一篇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某一学校的历史兴趣小组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要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高三历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高一历史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80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高三历史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高一历史
下图漫画的标题为“大麦穗,大玉米,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D、“七千人大会”的-高三历史
阅读表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B.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C.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D.1961年后粮食生-高三历史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高三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左”倾错谩得以根本纠正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国家-高三历史
2010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处遭遇自然灾害。找出灾害频发的根源,构建常态化的灾害应对机制,这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廷上下官员喜好-高三历史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高三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高一历史
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彻底纠正了“左”倾的严重-高一历史
以下是建国后的某一时期出现的现象:绿军装成为革命、造反的象征,受到人们的青睐。穿戴华丽被视为“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并受到严厉批判。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A.镇压反革命-高一历史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ABCD-高三历史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提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高三历史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百年纪事”新闻史料全国巡展活动于2009年6月至10月举行,展览的第五部分为“开国十年”。在这一展览中不可能展出的是[]A.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高三历史
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得出的主要教训是[]A、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B、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C、必须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D、必须坚持反对“左”的错误思想-高一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高一历史
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C.人民公社化运动D.十年“文革”-高一历史
费正清说:“如果中国领导人高傲地认为,中国可以在一种排外、反理智的孤立状况下……并通过反复强调毛的思想改变阶级结构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那他们也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高三历史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A、B、C、D、-高三历史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高一历史
十年前,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很多,比如:《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年轮》、《孽债》等等。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说法正确的是[]A.“文革”开始后,-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材料二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部分)料三“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总计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建设投资的80-高三历史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国民经济的调整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高三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D-高三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高三历史
1976年12月,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强调:“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这一信息反映出-高一历史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高一历史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②一颗红心两手-高三历史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高三历史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高三历史
成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线的文章是[]A.《海瑞罢官》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C.《五一六通知》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高一历史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高一历史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D.以-高三历史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小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高三历史
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B=FB.A=EC.D=HD.B=H-高三历史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高三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A.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C.实现分配中的共同富裕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高三历史
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C-高一历史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高一历史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A.可有效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B.改变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D.促进农村-高二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农村改革的侧重点是[]A.改革产品分配旧体制,强调按劳分配B.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强调自主经营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强-高一历史
1979年,在安徽玉明公社的一个社员家中贴出了一幅对联,上下联是“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是“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高一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高一历史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高一历史
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加速点,其理由有①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确立进一步深化-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③以市-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③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向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