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广东省高考真题
答案
B
上一篇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
下一篇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76年12月,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强调:“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这一信息反映出-高一历史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高一历史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②一颗红心两手-高三历史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高三历史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高三历史
成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线的文章是[]A.《海瑞罢官》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C.《五一六通知》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高一历史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年-高一历史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A.一化三改B.综合平衡C.多快好省D.以-高三历史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小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高三历史
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B=FB.A=EC.D=HD.B=H-高三历史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土地改革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高三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A.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C.实现分配中的共同富裕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高三历史
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C-高一历史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到今天,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高一历史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长远意义在于[]A.可有效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B.改变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D.促进农村-高二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农村改革的侧重点是[]A.改革产品分配旧体制,强调按劳分配B.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强调自主经营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强-高一历史
1979年,在安徽玉明公社的一个社员家中贴出了一幅对联,上下联是“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是“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人民公社化挫伤了农民-高一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基本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高一历史
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高一历史
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加速点,其理由有①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确立进一步深化-高三历史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高三历史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至2008年又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高一历史
1983年,以土地“集体所有、分户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长沙县轰轰烈烈推行。62岁的农民自球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自己和周围的农户放开了手脚发展农业生产-高一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高三历史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高三历史
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高一历史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C.是为了发-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中共中央主席-高一历史
下列两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都改变了所有制形-高一历史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高一历史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历经多次调整,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土地私有制B.农业合作化运动扩大了农民对土地支配权C.人民公社化运动符合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高一历史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汀的全国第一份承包合同书乙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高三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管理模式②克服平均主义③解放生产力④全面改变所有制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高一历史
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A、人民公社化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D、家-高二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A.江苏、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高一历史
1978年中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哪里开始[]A.沿海B.工业C.农村D.城市-高一历史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此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高一历史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高三历史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l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逐步实行-高三历史
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不正确的是[]A.召开于1978年底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一历史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左”倾错谩得以根本纠正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高三历史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高一历史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A、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最大变革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高一历史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高三历史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包干到户的优点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高一历史
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乡镇企业的崛起C.农业-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1975-2007年财政收入图21978年和2007年城乡结构图3村民参加农村基层干部海选图4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材料二1949年10月,面对一个新中国的诞生,诗-高一历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为准确的是[]A.是性质完-高一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A.沿海B.内地C.城市D.农村-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