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8年5月,邓小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指出:“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九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88年5月,邓小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指出:“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九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8年5月,邓小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指出:“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4期
材料二: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 “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的“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答《世界知识》记者问时的发言
请回答:
(1)20世纪80年代,面对经济困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改革,以匈牙利改革措施为例说明改革的成效和失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和东欧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曾经存在过什么问题?中国和东欧是如何对待这一问题的?后来又分别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答案

(1)匈牙利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和调整,例如措施有:①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②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在工业方面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影响:改革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为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但因70年代大量借外债,到80年代,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其根源是没有摆脱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2)问题:照搬苏联模式。对待:东欧改革相继失误,长期未能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中国摆脱了苏联模式束缚,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结果:东欧丧失社会主义政权;中国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3)启示:①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等。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