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乐毅报燕王书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乐毅报燕王书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乐毅报燕王书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乐毅报燕王书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夫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不
佞
——佞:有才能
B.
擢
之乎宾客之中——擢:提拔
C.
闲
于甲兵——闲:空闲
D.
堕
先王之名者——堕:毁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乐毅给燕王回信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②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③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④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
⑤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
⑥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说自己因为没有才能,不能秉承先王的教导,来顺从燕王左右官员的心意,所以逃到赵国。
B.乐毅多次说自己没有才能而受丰厚的封赏,自己心里不想接受,但迫于先王的权威,不得不接受。
C.燕国的先王曾对乐毅说,他与齐国早就有深仇大恨,哪怕燕国弱小,也打算对齐国发动战争。
D.乐毅怕燕王听信左右近臣的话,不考察被疏远了的自己的品行,所以斗胆用书信呈报,请君主明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模拟题
答案
1.C
2.D
3.B
4.(1)臣白以为如果自己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就可以侥幸免除罪过,也就毫不辞让,接受了任命。
(2)臣唯恐大王您轻信左右近臣的话,而不体察被疏远之臣的所作所为,因此冒昧地回信说明,希望您多加考虑。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华
下一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就理而民不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文后问题。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高三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____-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阱击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题。教子篇颜之推①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安贫乐道,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一日,携楮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翟鹏传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进士。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嘉靖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时边政久弛,壮卒率占工匠私役中官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东垣老人李君,讳①果,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深虑论[明]方孝孺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高三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诸葛孔明陈亮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隐之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卖酒者传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初为大理评事,知长沙县。有僧海印国师,出入章献皇后家,与诸贵人交通,恃势据民地,人莫敢正视,希亮捕治置诸法,一-高二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杨善会,字敬仁,弘农华阴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会大业中为郇令,以清正闻。俄而山东饥馑,百姓相聚为盗,善会以左右数百人逐捕之,皆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年七岁,犹不能言,后于洛城见群乌蔽天从西来,举手指之而言,遂志识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阊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卢斌,开封人。以笔札事晋邸,太宗即位,补殿直。端拱中,又为永举军、华州巡检。时大贼侯和尚、刘渥劫兴平、栎阳,杀捕贼官二人。斌率兵掩袭,-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甲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高三语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暴方子传俞樾暴方子,名式昭,河南滑县人。祖名大儒,字超亭,官江西知县。方子以巡检指省①江苏,补平望司巡检。刻苦自厉,非其分所应得,一钱不取。-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余良肱字康臣,洪州分宁人。第进士,调荆南司理参军。属县捕得杀人者,既自诬服,良肱视验尸与刃,疑之曰:“岂有刃盈尺而伤不及寸乎?”白府请自-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遇,字中行,先世曹人。高祖义甫,宋翰林学士,徙居建康,子孙因家焉。遇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末为温州教授,已而弃官归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甲自念《志》①云:“宕②在山项,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断聚,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廷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痰入赵壁,拔赵帜,立汉-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乐毅报燕王书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夫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不佞——佞:有才能
B.擢之乎宾客之中——擢:提拔
C.闲于甲兵——闲:空闲
D.堕先王之名者——堕:毁坏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不属于乐毅给燕王回信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②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
③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④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
⑤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
⑥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A.②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说自己因为没有才能,不能秉承先王的教导,来顺从燕王左右官员的心意,所以逃到赵国。
B.乐毅多次说自己没有才能而受丰厚的封赏,自己心里不想接受,但迫于先王的权威,不得不接受。
C.燕国的先王曾对乐毅说,他与齐国早就有深仇大恨,哪怕燕国弱小,也打算对齐国发动战争。
D.乐毅怕燕王听信左右近臣的话,不考察被疏远了的自己的品行,所以斗胆用书信呈报,请君主明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D
3.B
4.(1)臣白以为如果自己能够奉行命令、秉承教导,就可以侥幸免除罪过,也就毫不辞让,接受了任命。
(2)臣唯恐大王您轻信左右近臣的话,而不体察被疏远之臣的所作所为,因此冒昧地回信说明,希望您多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