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原弊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
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
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
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相与笑之曰:
鄙
——鄙:卑鄙
B.场功
甫
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
畜
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
籍
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A
2.A
3.C
4.(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的人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甲自念《志》①云:“宕②在山项,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断聚,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廷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痰入赵壁,拔赵帜,立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薛举,河东汾阴人也。其父汪,徙居金城。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初,为金城府校尉。大业末,陇西群盗蜂起,百姓饥馁,金城令郝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苦斋记刘基苦斋者,章溢①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张吉安,字迪民,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六十年,大挑知县,发浙江。时清治各县亏空,责弥补。富阳令恽敬独不奉上官意旨,檄吉安往摘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到)溉少孤贫,与兄沼、弟洽俱知名。溉长八尺,眉目如点,白晰美须髯,举动风华,善于应答。上用为通事舍人、中书郎,兼吏部、太子中庶子。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御史。刑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平治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吴江两节妇传清·戴名世吴江两节妇者,农家女也。姓许氏,家城西之石里村,长适张文达,次适周志达。岁乙酉,大清兵南下,公卿皆薙发迎降,浸寻及-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兄畿,成宁中得疾,阖家营视,顿废生业,虽在母妻,不能无倦矣。含乃绝弃人事,躬亲侍养,足不出户者-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高二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①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4题。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进士。不乐驰骛,每调官,未尝择便利。为成都郫县丞,守委受成都租。前受输者率以食色玩好蛊术而败,伸请绝宿弊。民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为洛州长史,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史。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选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炖,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高二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以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高三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侠。”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高三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高一语文
文言文阅读。贤士隐居者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高二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蹇叔哭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高一语文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逍遥游(节选)《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沈贞甫墓志铭(节选)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原弊[宋]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宋]欧阳修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甫:刚刚
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
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其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A
3.C
4.(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罢了。
(2)耕种的人不再被督责尽力耕种,消费的人不再根据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