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高一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高一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
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
①
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
②
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走下,归身于丹,
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
③
,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
④
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
⑤
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注】①委肉当饿虎之蹊:意思是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委,放置。蹊,小路。②惛:愁闷,烦恼。③后交:新交,晚交。④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燕国力量薄弱。⑤雕鸷:雕与鸷均为凶猛的禽鸟。比喻秦国的凶猛。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
舍
之——舍:使……住下来
B.祸必不
振
矣——振:兴起
C.愿太傅
更
虑之——更:再,重新
D.
行
怨暴之怒——行:施行,发泄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
之
燕/又况闻樊将军
之
所在乎
B.北购
于
单于/夫樊将军穷困
于
天下
C.夫
以
鸿毛燎于炉炭之上/而乃
以
手共搏之
D.愿
因
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因
左手把秦王之袖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不得已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
B.鞠武劝说太子丹不要收留樊於期,并希望太子马上派遣樊於期将军到匈奴去杀人灭口。
C.太子丹顶住压力,坚决收留樊於期,并积极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想通过鞠武结识田光。
D.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太子丹的侠肝义胆。
4.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B
2.C
3.B
4.(1)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因恐惧而惊心的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
(2)我最终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
上一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
下一篇 :
文言文阅读。贤士隐居者士子修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蹇叔哭师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高一语文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逍遥游(节选)《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沈贞甫墓志铭(节选)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沈周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祖澄,永乐间举人材,不就。所居曰西庄,日置酒款宾,人拟之顾仲瑛。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关,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文时,嘉迁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高三语文
阅读《鸿门宴》回答下列问题。1.情节波澜起伏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请分析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论盛孝章书①孔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与子俨等疏陶渊明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长-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是仪传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卖酒者传魏禧(1)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结,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速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使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人1~4题。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辛公义,陇西锹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1—4题。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缺,宜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送石昌言北使引①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高三语文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标题:标题中哪个词最为关键?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交代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东山记[明]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帆山子传[清]袁枚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墩,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木与雁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定国①诗集叙(宋)苏轼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古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酌古论》序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①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②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穷困于走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于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连结一人之后交③,不顾国家之大害,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夫以鸿毛④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且以雕鸷⑤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为人智深而勇沉,可与谋。”太子曰:“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注】①委肉当饿虎之蹊:意思是把肉放置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委,放置。蹊,小路。②惛:愁闷,烦恼。③后交:新交,晚交。④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燕国力量薄弱。⑤雕鸷:雕与鸷均为凶猛的禽鸟。比喻秦国的凶猛。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太子受而舍之——舍:使……住下来
B.祸必不振矣——振:兴起
C.愿太傅更虑之——更:再,重新
D.行怨暴之怒——行:施行,发泄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B.北购于单于/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
C.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而乃以手共搏之
D.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不得已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
B.鞠武劝说太子丹不要收留樊於期,并希望太子马上派遣樊於期将军到匈奴去杀人灭口。
C.太子丹顶住压力,坚决收留樊於期,并积极寻求妥善解决的办法,想通过鞠武结识田光。
D.本文通过对人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太子丹的侠肝义胆。
4.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
3.B
4.(1)秦王本来就很凶暴,再积怒到燕国,这就足以叫人因恐惧而惊心的了,又何况他听到樊将军住在这里呢?
(2)我最终不能因为迫于强暴的秦国而抛弃我所同情的朋友,把他送到匈奴去,这应当是我生命完结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