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
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孰(wé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现。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
进士,调叶县尉——举:推荐
B.擢起居舍人,
丁
母艰——丁:遭逢
C.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
诬
——诬:欺骗、言语不真实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
配
轼——配:够得上、相当
2.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①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③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④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⑤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⑥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陈举被除名。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0123 月考题
答案
1.A
2.B
3.B
4.(1)(黄庭坚)担任了北京国子监的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2)等到母亲死后,他在墓旁筑室(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3)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听到的人都认为他胆气豪壮。
上一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尊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守望社题词[明]陈宏绪予读东鲁王祯书,载所为河北锄社,心好之。其社以十家为率,先合治一家田,是家供其饮食毕,则以次合治诸家。不旬日,诸-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说车赠杨诲之①柳宗元杨诲之将行,柳子起而送之门,有车过焉,指焉而告之曰:“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姚柬之,字伯山,桐城人。柬之少负异才,从族祖鼐学,道光二年进士。授河南临漳知县,屡决疑狱。县民张鸣武控贼杀妻,称贼攀二窗棂入室,柬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也。攸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垓下悲歌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而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自欢喜台拾级而升,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卢顶。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嵌入岩际。庵寺皆精绝,莳花种竹,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率性篇第八(节选)王充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凡人君父,审观臣子之性,善则养育劝率,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5题。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韩林,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顒所知。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②子游问孝。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郤。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李白诗集》后序[宋]曾巩《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七十六篇,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注],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李邈,字彦思,临江清江人,唐宗室宰相适之之后。少有才略,以父任为太庙斋郎,擢通判河间府。以迕蔡京、童贯,迁知霸州,为辽国贺正副使。还-高三语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周东迁失计【宋】苏轼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也。祖林子,宋征虏将军。父璞,淮南太守。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会赦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雪窦游志[元]邓牧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1-4题。瞳人语长安士方栋,颇有才名,而佻脱不持仪节。每陌上见游女,辄轻薄尾缀之。清明前一日,偶步郊郭。见一小车,朱茀绣幰,青衣数辈,款段以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于谦,字延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吴山图》记归有光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高二语文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说京师翠微山[清]龚自珍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高三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伯氏佐戎于朔陲,获良马以遗予。予不知其良也,秣之稊秕,饮之污池。厩枥也,上痹而下蒸;羁络也,缀索而续韦。其易之如此。予方病且窭,求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沧浪亭记[宋]苏舜钦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①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曹马①能收人心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答李香州书[清]吴敏树香州三兄足下:见乡试录,喜浏①士中式者多,而宿好诸君皆不与,又可惜也。浏中科名,近来有日盛之势,后生初试,动辄得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游晋祠记[清]朱彝尊晋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日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型母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子夏与孔子的一-高三语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世贫贱,父为牛医。颍川荀淑至慎阳,遇宪于逆旅,时年十四,淑竦然异之,揖与语,移日不能去。谓宪曰:“子,吾之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菱溪石记欧阳修①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大受,字占成,湖南祁阳人。幼沉敏,初授内则,即退习其仪。既长,家贫,躬耕山麓。同舍渔者夜出捕鱼,为候门,读书不辍。乾隆元年,授编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博弈论韦弘嗣①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勉精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①,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一)……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卢仝仝,范阳人。初隐少室山,号玉川子。家甚贫,惟图书堆积。后卜居洛城,破屋数间而已。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终日苦哦,邻僧-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孰(wéi: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现。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调叶县尉——举:推荐
B.擢起居舍人,丁母艰——丁:遭逢
C.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诬:欺骗、言语不真实
D.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配:够得上、相当
2.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①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③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④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
⑤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⑥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④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陈举被除名。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前三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最后一段介绍他的文学成就。该传记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B
3.B
4.(1)(黄庭坚)担任了北京国子监的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
(2)等到母亲死后,他在墓旁筑室(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3)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听到的人都认为他胆气豪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