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编号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发生装置①制氧气H2O2→O2______②制氨气NH4Cl→NH3______③制氯气HCl→Cl2______(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
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编号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发生装置①制氧气H2O2→O2______②制氨气NH4Cl→NH3______③制氯气HCl→Cl2______(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
题目简介
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编号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发生装置①制氧气H2O2→O2______②制氨气NH4Cl→NH3______③制氯气HCl→Cl2______(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
题目详情
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发生装置
①
制氧气
H
2
O
2
→O
2
______
②
制氨气
NH
4
Cl→NH
3
______
③
制氯气
HCl→Cl
2
______
(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______(填气体的化学式,下同.);从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的角度看,明显不同于其他气体的是______,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的空格中.
(3)若用上述制备O
2
的装置制备NH
3
,则选择的试剂为______.
(4)制备Cl
2
需用8mol•L
-1
的盐酸100mL,现用12mol•L
-1
的盐酸来配制.
①需要12mol•L
-1
的盐酸的体积为______mL(精确到0.1mL)
②实验室提供有如下仪器,为完成配制需要选择的仪器为______.
A. 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10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③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和标线相平
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5)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l
2
,画出收集装置图.
题型:问答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反应③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反应①③为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的转移,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Cl2;NH3;Ca(OH)2+2NH4Cl
△
.
CaCl2+2NH3↑+2H2O;
(2)反应①为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故选C;反应②为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故选B;反应③为固液加热或不加热制取气体,故选A或C,故答案为:
编号
发生装置
①
C
②
B
③
A或C
;
(3)实验室用H2O2制备氧气,为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如用制备氧气的装置制备氨气,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开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吸水放热的特点制备氨气,故答案为: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等);
(4)①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8mol/L×0.1L=V×12mol/L,V=0.0667L=66.7mL,故答案为:66.7;
②用12mol•L-1的盐酸配制8mol•L-1的盐酸100mL,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故答案为:ACFGH;
③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溶液,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充分混合,则不正确的是BC,故答案为:BC;
(5)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有毒,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如图:
,
故答案为:
;
上一篇 :
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
下一篇 :
求值:。-数学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本小题12分)已知其中为锐角,求证:-高一数学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2)上图括号内的操作步骤均为______;(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NaCl固体中肯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化
(1)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4),求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2)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3t,4t),t≠0,求角α的六个三角函数值.-数学
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A.用加入过量CuCl2溶液,再过滤,除去Cu(NO3)2溶液中混有的AgNO3B.用洗气瓶中的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C.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仅加入B-
已知,则的值为()A.B.C.D.-数学
下列物质的检验,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HNO3后,沉淀不溶解,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化学
某同学设计了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回答:(1)若A为浓氨水,B为烧碱,C为AlCl3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旋塞,烧瓶中即有氨气生-化学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某些气体的制备、性质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有省略).请按要求填空:Ⅰ、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1)为制取干燥氨气,可将装置C与____-化学
要使含Ag+、Cu2+、Mg2+、Ba2+、Al3+的溶液中各离子逐一形成沉淀析出,下列所选择的试剂和加入试剂的顺序均正确的是()A.H2SO4→HCl→K2S→NaOH→CO2B.NaCl→Na2S
求值=。-数学
函数的最大值等于.-数学
(本小题12分,共2小题,每小题6分)已知,(1)求的值。(2)求的值。-高一数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别Na2CO3和NaHCO3粉末B.只能用加试剂的方法区别(NH4)2SO4和Fe2(SO4)3溶液C.用氯化钡溶液可区别SO42-和CO32-离子D.用丁达尔
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是MnO4-离子的颜色,而不是K+离子的颜色,他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判断下列方案与本实验目的无关的是()A.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化学
若=()A.B.3C.—D.—3-数学
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
实验室中一瓶无色溶液,可能是盐酸溶液,但其标签已模糊不清.某同学为了验证该溶液是盐酸溶液,设计如下实验,请帮助其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结论(1)取少量溶-化学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仪器组装一套制备氮化硼晶体的装置.反应原理是B2O3+2NH3高温.2BN+3H2O.(已知:BN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不溶于水;B2O3难溶于冷水但可溶于热水.)(1)各仪器接-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从碘水中提取碘可用萃取的方法B.分离含Mg2+和Al3+的混合液,可加入过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C.NH4+的检验:加入NaOH溶液微热,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化学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碘缺乏病.查阅资料知:①在酸性条件下,I-能被NO3-离子氧化成IO3-离子,被H2O2或O2等氧化成I2;②IO3-离子能-化学
某100mL溶液中仅含下表中的5种离子(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阴离子SO42-、NO3-、Cl-阳离子Fe3+、Fe2+、NH4+、Cu2+、Al3+①若向
选用如下装置对草酸钙晶体(CaC2O4•H2O)的分解产物进行研究.下图表示的是草酸钙晶体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按A、B、C顺序连接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化学
Ⅰ.化学兴趣小组对用铜制取硫酸铜晶体的试验方案作研究.甲组同学将铜粉投入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不发生反应.他们向容器底部缓缓鼓入氧气,溶液慢慢变蓝色,若在溶液中放置有些-化学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探究一](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高三化学
人造光卤石(KCl•MgCl2•6H20)是盐化工生产的中间产物.以光卤石为原料制得金属镁,可有下列步骤:①过滤②溶解③加入适量Ca(OH)2④蒸发⑤用盐酸溶解⑥电解熔融MgCl2⑦在HCl气流中强热
若,且,则()A.B.C.D.-数学
若为锐角且,则的值为()A.B.C.D.-高一数学
若角的终边落在直线上,则的值等于().A.B.C.或D.-高一数学
理论上,SO2能发生类似CO2与澄清石灰水作用的反应,但在通常实验中,将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却没有看到类似CO2那样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化学
若成立,则角不可能是()A.任何象限角B.第一、二、三象限角C.第一、二、四象限角D.第一、三、四象限角-数学
=()A.B.C.2D.-数学
已知,.求和的值.-数学
已知__________-数学
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签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化学
现有一瓶签上注明为葡萄糖酸盐(钠、镁、钙、铁)的复合制剂,某同学为了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化学
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A.B.C.D.-数学
已知那么的值为,的值为。-数学
函数是()A.周期为的奇函数B.周期为的偶函数C.周期为的奇函数D.周期为的偶函数-数学
某课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实验装置来完成“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的实验,并检验气体产物。大试管中盛放是:(1)Mg(OH)2,在受热分解后能产生350℃的水蒸气,使得反应获得足够高的热-高二化学
下列实验方法或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用焰色反应能鉴别NaCl、KCl和Na2SO4三种物质B.向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3+C.将溴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四氯-化学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制备银镜,并与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高三化学
已知sin2α=-sinα,α∈(π2,π),则tanα=()A.-32B.-35C.-33D.-3-数学
若△ABC的内角满足sinA+cosA>0,tanA-sinA<0,则角A的取值范围是[]A.(0,)B.(,)C.(,)D.(,π)-高三数学
若,则=.-数学
已知-高一数学
给出下列各函数值:①;②;③;④.其中符号为负的有()A.①B.②C.③D.④-高一数学
化简:-高一数学
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高效强氧化剂,已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I级安全消毒剂.常温下二氧化氯为黄绿色或橘黄色气体,性质非常不稳定.温度过高,二氧化氯的水溶液有-化学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或鉴别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通常是先向试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然后再滴加BaCl2溶液;②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时,常用玻棒-化学
工业上用铬铁矿(主要成分FeO•Cr2O3,杂质为SiO2、Al2O3等)生产重铬酸钾(化学式K2Cr2O,)的流程如下:(1)固体A中,除Na2CrO4、NaFeO2、NaOH外还有______等;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编号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发生装置①制氧气H2O2→O2______②制氨气NH4Cl→NH3______③制氯气HCl→Cl2______(1)上述气体中:从制备过程看,必
题目详情
(2)根据表中所列实验原理,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将其编号填入上表的空格中.
(3)若用上述制备O2的装置制备NH3,则选择的试剂为______.
(4)制备Cl2需用8mol•L-1的盐酸100mL,现用12mol•L-1的盐酸来配制.
①需要12mol•L-1的盐酸的体积为______mL(精确到0.1mL)
②实验室提供有如下仪器,为完成配制需要选择的仪器为______.
A. 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10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③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后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和标线相平
D.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5)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l2,画出收集装置图.
答案
(2)反应①为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故选C;反应②为固固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故选B;反应③为固液加热或不加热制取气体,故选A或C,故答案为:
(3)实验室用H2O2制备氧气,为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如用制备氧气的装置制备氨气,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开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吸水放热的特点制备氨气,故答案为: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等);
(4)①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8mol/L×0.1L=V×12mol/L,V=0.0667L=66.7mL,故答案为:66.7;
②用12mol•L-1的盐酸配制8mol•L-1的盐酸100mL,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故答案为:ACFGH;
③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溶液,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充分混合,则不正确的是BC,故答案为:BC;
(5)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氯气有毒,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如图:
,
故答案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