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又快要到腊梅飘香的季节了,阅读下列有关“梅”的几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材料一:梅,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铮-九年级语文

题目简介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又快要到腊梅飘香的季节了,阅读下列有关“梅”的几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材料一:梅,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铮-九年级语文

题目详情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又快要到腊梅飘香的季节了,阅读下列有关“梅”的几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梅,是我国特有的花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梅,树姿苍劲,铁骨铮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机盎然。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时,仍傲然挺立,喷红吐绿,向人们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美称。
材料二:一组梅花图

材料三:与梅花有关的典故。著名的有被誉为“梅隐”的宋代诗人林逋,性情高洁,结庐西湖孤山,以植梅畜鹤为乐,终身不仕不娶,而以梅鹤为伴,因而传有“妻梅子鹤”的千古佳话,梅之名因而益彰。“望梅止渴”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行军失汲道,士兵口渴难耐,步履艰难。曹操急中生智,说“前有大梅林,梅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兵闻之,口皆出水,精神大振,终于摆脱了困境。
材料四:与梅花相关的诗句: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③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王冕的《墨梅》)等。
小题1:中国人多爱梅,请从上述材料中探究原因。(写出三点,4分)
小题2: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梅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梅花有关。欣赏名联,补全对联。(任选一联回答,2分)
①上联:雪里红梅,________________
下联: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②上联:虚心竹有低头叶
下联:傲骨梅________      ____
小题3: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准备把“梅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如何开展这项活动,请你向学校提两条建议。(2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答题要点:①外形。(树姿苍劲,铁骨铮铮,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花态文雅,婀娜多姿,高雅清秀,生机盎然)②开花时节。(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时,仍傲然挺立,喷红吐绿,向人们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③民族性格。(梅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她以“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而被喻为民族的精华)④先贤影响。(林逋、王安石、陆游、毛泽东等先贤爱梅颂梅,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群体形象给人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⑤品格高洁。(象征着高雅、坚韧、谦和、诚信等品格)
(一点得一分,答对三点即给4分)
小题2:示例:①雪映红梅梅映雪;②无仰面花 (基本工整即可,2分)
小题3:示例:①创建梅花文化墙,突出梅花主题,如开辟梅花剪纸长廊,将学生创作的梅花剪纸作品在走廊里展览;②开辟梅花园,组织学生植梅、护梅、赏梅,感受梅花的精神;③组织有关梅花的诗歌朗诵会等。
(符合要求即可,每点1分,2分)

小题1:试题分析:从四个材料中可以直接探究出中国人喜爱梅的原因,但还要对这些原因进行归纳概括,找出它们反映的是梅的哪个方面的特征,把具有共同本质的原因放到一处。可以从外形、品格、开花时期、历史影响等方面概括。
点评:对多则材料进行探究,在对材料的认知、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归纳,最后概括出结论。对几则材料的理解,前提是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这几则材料之间在逻辑上具有共性关系,学生必须在探究过程中提取几则材料的“公因式”,归纳出共性,得出结论。
小题2:试题分析:审清题干中所给的上联或下联,审清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对联的要求进行写作,宽对即可。
点评:对联的要求基本要求有六点:1字数相等,2词组要相同,3上下联词性相同,4上下联句法一致,5上下联内容要相关,6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要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 “梅文化”“开展活动”“提建议”。开展的活动要有意义。
点评:提建议一定要切合实际,切合学校生活、学校环境的实际,还要符合题目的要求,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语言要简洁明了。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