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7分)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没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2)针对甲、乙两装-七年级生物
(7分)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没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2)针对甲、乙两装-七年级生物
题目简介
(7分)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没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2)针对甲、乙两装-七年级生物
题目详情
(7分)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没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
(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
。
(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
叶。
(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
(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星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
(答出一条即可)。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二氧化碳 (3)叶绿素 甲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5)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意思对即可得分,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试题分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的是将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来的有机物转运和耗尽.
(2)(4)甲装置内是清水,有二氧化碳,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里就因缺少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比分析甲丙装置,变量是光,甲能进行光合作用,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得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3)由于甲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乙和丙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分别滴上碘液后只有甲能变蓝。把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5)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上一篇 :
现将一密闭透明的装置(如图甲)于
下一篇 :
叶片各种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的是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图左A、B两瓶的容积和瓶中的种子量相同,A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的是煮熟并冷却到室温的种子。最后各插入一支温度计,24小时后观察分析。(1)A瓶的温度比B瓶的温度-九年级生物
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叶,把主叶脉切断(如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少()A.光B.二氧化碳C.叶绿素D.-七年级生物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B.植物只有绿色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C.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所-七年级生物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选取一叶片,用锡箔把该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八年级生物
关于植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根生长的原因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B.形成层细胞分裂时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C.甜美多汁的桃肉和-九年级生物
下列结构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A.根B.茎C.叶D.花-七年级生物
叶脉是叶片“骨架”,具有作用,叶脉中有两种管道,包括和。-七年级生物
种植过密会导致作物减产,用生态学观点可以解释为()A.同种作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内斗争B.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C.种植过密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D.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的流通-七年级生物
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B.降低光照强度C.合理密植D.延长光照时间-九年级生物
在下列各项中,植物起到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平衡作用的是A.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七年级生物
某同学设计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将装置置于阳光下,其余条件相同)的装置(如图),请你预测,数天后植物生长最茂盛的是-八年级生物
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下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共10分)(1)图中[]和[]合称表皮,属于组织。(2)标号②、④组成的结构是。(3)标号⑥是气体-七年级生物
光合作用发生的主要器官是A.根B.叶C.花D.种子-七年级生物
(14分)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运输去向,据图回答:(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主要场所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2)图中箭头2表示由根吸收的通过木质-七年级生物
生产上常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大棚中农作物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B.增加氧气的浓度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七年级生物
既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相当于呼吸作用的原料的一组物质是()A.二氧化碳和水.B.有机物和氧气.C.水和氧气.D.水.-九年级生物
下列结构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A.导管B.表皮细胞C.保卫细胞D.叶肉细胞-八年级生物
在植物体细胞中,能够吸收光能的结构是A.叶绿素B.叶绿体C.细胞核D.液泡-七年级生物
下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C为。(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九年级生物
光合作用是下列哪一项所具有的?()A.各种生物B.少数动物C.绿色植物D.非绿色植物-七年级生物
金鱼缸里常放一些绿色水草,主要作用是()A.供给鱼新鲜食料B.使鱼缸更富有生气C.增加水中氧含量D.清洁鱼缸里的水-八年级生物
(6分)下面是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勒关于光合作用的著名实验模式图,请回答问题:(1)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甲、乙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也-七年级生物
(5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用下列方程式来表示:水+二氧化碳有机物(贮藏着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利用光能,把__________和________转化成储-七
图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八年级生物
紫帽山上植被丰富,山上含氧气最多的时间段是()A.凌晨B.上午C.黄昏D.深夜-七年级生物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叶绿体B.叶C.叶脉D.芽-八年级生物
下图是某同学为证明“氧气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的”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8分)(1)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产生的是否是氧气呢?请进一步证明:。(2)甲、-七年级生物
(5分)下图为一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其中叶室为透明玻璃材料制成。请根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夏季上午将此装置放到阳光下,气体分析仪能测到含量逐渐减少的气体是______-七年级生物
右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七年级生物
卷心菜内部的叶呈现黄白色,是因为()A.本身就是这种颜色B.病毒感染C.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叶绿素D.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呈现绿色-八年级生物
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八年级生物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1)步骤:暗处理(目的:______)→遮光处理(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七年级生物
探究:植物叶片之所以呈绿色,这是由于其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绿色色素--叶绿素的缘故.韭黄、蒜黄、黄豆芽等都是在无光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请你根据这段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生物
将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h,选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h,请回答:(1)要先将此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淀-生物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生物更多的二氧化碳,利于第二天进行光合作用.______.-生物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1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生物
绿叶如何在光下制造淀粉?-生物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包括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验证实验,利用的是淀粉遇碘变______色的特点,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结论是______.另一种是对照实验,形成对照的部-生物
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B.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C.叶片的遮光-生物
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所选用的溶解液是______.该实验中叶片照光部分遇碘液变成蓝色,证明绿叶在有光的条件下能产生______.-生物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探究实验中,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A.让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吸收容器中的二氧化碳D.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生物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绿叶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使淀粉变蓝色B.清洗叶片C.溶解淀粉D.溶解叶绿素-生物
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溶解叶绿素所选用的药品是酒精.为了实验安全,加热时应该直接加热.______.-生物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A.溶解叶绿体B.溶解叶绿素C.溶解淀粉D.溶解脂肪-七年级生物
如图,AB∥DE,则∠1,∠2,∠3间的关系式是[]A.∠1+∠2+∠3=180°B.∠1+∠2-∠3=180°C.∠1=∠2+∠3D.∠1-∠2+∠3=180-九年级数学
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50°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4°方向,求∠C的度数。-七年级数学
如图,不一定能推出a∥b的条件是[]A.∠1=∠3B.∠2=∠4C.∠1=∠4D.∠2+∠3=180。-七年级数学
如图所示,若∠1+∠2=180。,∠3=75。,则∠4=()。-七年级数学
如图,AB∥CD,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1=∠2B.∠2+∠5=180°C.∠3+∠4=180。D.∠2+∠3=180。-七年级数学
如图,AB∥CD,且∠BAP=60。-a,∠APC=45。+a,∠PCD=30。-a,则a=[]A.10。B.15。C.20。D.30。-七年级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7分)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没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2)针对甲、乙两装-七年级生物
题目详情
(l)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
(2)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取得科学的实验结论,除了唯一变量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该变量是 。
(3)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 叶。
(4)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 。
(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星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 (答出一条即可)。
答案
试题分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的是将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中原来的有机物转运和耗尽.
(2)(4)甲装置内是清水,有二氧化碳,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乙装置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里就因缺少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从而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比分析甲丙装置,变量是光,甲能进行光合作用,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得出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3)由于甲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乙和丙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分别滴上碘液后只有甲能变蓝。把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5)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