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7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高一化学
(7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高一化学
题目简介
(7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高一化学
题目详情
(7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W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Q
W(填“>”或“<”);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一种是液体,另一种是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
(1分) (2)< (1分) < (1分)
(3)S+2H2SO4(浓)
3SO2↑+2H2O (2分)
(4)NaNO2;(2分)
“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同时结合图的结构可知:T处于第三周期IIIA族,所以,T为铝元素;则Q为碳元素、R为氮元素,W为硫元素;
(2)碳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故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W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该气体为SO2,再利用原子守恒得:另一液体产物为水;根据题目的叙述即可得出反应的方程式:S+2H2SO4(浓)
3SO2↑+2H2O(S与浓H2SO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应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方程式)
(4)R的+1、+2、+3、+4、+5价都有氧化物,其中NO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则甲为NO;
“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
2NO + O2 = 2NO2,
2 1 2
1L 0.5L 1L
则反应后变为1LNO与1LNO2(即在同温同压下,两者等物质的量)的混合物,再“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说明反应为:NO+NO2+2NaOH=2NaNO2+H2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NO中N为+2价,NO2中N为+4价,故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3价,故为NaNO2)
上一篇 :
N的质量数为14,在微粒NH3中,电子
下一篇 :
(附加题)A、B、C、D都是短周期元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立体构形都是正四面体B.CH4分子中的sp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合起来而形成的C.杂化轨道只用于-高二化学
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举一例,下同),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HNO3>H3PO4>H2SiO3B.碱性:LiOH<NaOH<KOHC.原子半径:O<S<NaD.还原性:I-&
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联合科研所合成了元素周期表上的第116号元素。对于116号元素(以下用R表示)的下列描述:①其钠盐的化学式为Na2R②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③其最高氧-高一化学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CH3BrB.SF6C.CCl4D.BF3-高一化学
下列各组物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Mg<AlB.热稳定性:HCl>HBr>HIC.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D.离子半径:O2->Na+>Al3+-高一化学
(11分)根据提供条件推断元素,并按要求填空:小题1: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________,其最高价-高一化学
X、Y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2种短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其中,X元素原子的K、M层电子数之和比L层电子数少3,Y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是其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请回答:小题-高一化学
已知分子E和分子G反应,生成两种分子L和M(组成E、G、L、M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小于10“○”代表原子“—”表示化学键),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未配平)A.G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高一化学
下列几种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等的是A.Na+和NeB.2O和2OC.NH4+和NH3D.H2SO4和H3PO4-高一化学
(13分)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2⑤⑥3①③④⑦⑨4②⑧请回答:小题1:这九种元-
下列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A.NaOHB.Na2O2C.CaCl2D.H2O2-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A族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D.同主族-高二化学
(6分)下列物质中:(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3)属于同位素的有(填序号)①液氯②③白磷④氯气⑤⑥Cl⑦Cl⑧红磷-高一化学
若aAn+与b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A.b+n-2B.b+n+2C.b-n-2D.b-n+2-高一化学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B.原子序数X>Y>Z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性质几乎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高一化学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强B.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D.N、O、F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高一化学
已知aAn+.bB(n+1)+.cCn-.dD(n+1)-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DB.原子序数:b>a>c>dC.离子半径:D>C>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小C.X的原子半径比Y小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大-高一化学
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xR.在标准状况下,8.5gHxR气体的体积是5.6L。将5.1gHxR气体通入200ml0.75mol/L的CuCl2溶液中正好完全反应,并生成黑色沉淀(1)求HxR的相
下列微粒中,其最外层与最内层的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是()A.SB.MgC.ClD.Be-高一化学
同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它们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X>Y>ZB.X、Y、Z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C.原子-高一
锎(Cf)是非常有用的中子源,1mgCf每秒约放出8.34×10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A.Cf原子中,中子数为154B.Cf原子中,质子数为-高一化学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制半导体材料的元素B.制农药的元素C.制催化剂的元素D.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高一化学
关于VIA族元素(用R代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低化合价是-2B.氢化物的通式为RH6C.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递增D.原子半径由上到下递减-高一化学
(12分)根据元素周期表,填写下列空白:(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第族。某核素A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A的核素符号是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2)在第三周期-高一化学
下列顺序不正确的是()A.微粒半径Na+<K+<Cl-<S2-B.稳定性HI>HBr>HCl>HFC.酸性H4SiO4<H3PO4<H2SO4<H
Tl(铊)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Ⅲ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是第ⅢA族中最大的B.遇水能反应生成氢气C.铊能生成+3价的化合物D.氢氧化铊是两性氢氧化物-高一化学
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H2、D2、T2B.金刚石和足球烯C60C.16O和18OD.H2O和D2O-高一化学
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化学符号是()A.13AlB.13AlC.13CD.13C-高一化学
(7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mol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高一化学
现有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E同主族,A元素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X与其氢化-高一化学
下列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A.和B.和C.H2O和D2OD.O2和O3-高一化学
具有相同和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高一化学
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A.金属元素B.稀有气体元素C.非金属元素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素[-高一化学
钫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ⅠA族元素,下列关于钫性质描述不正确的A.在化合物中呈+1价B.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C.氢氧化物呈两性D.钫的金属性比钠强-高一化学
第三周期R元素的原子,其次外层的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R是A.LiB.SC.SiD.P-高一化学
关于反应:RO3—+()+6H+3R2↑+3H2O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VA族元素B.RO3—中的R元素在该反应中被氧化C.R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D.上式括号中
(10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A、B同主族,C、D同周期,B、E同周期。气体A2与气体C2混合后点燃能够发生爆炸,且产物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C、E简单离-高一化学
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FB.HClC.HBrD.HI-高一化学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表示VIA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高一化学
3分)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填粒子符号)小题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小题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小题3:属于同一主族的是。-高一化学
A元素原子的M层比B元素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A.BA2B.BA3C.A3B2D.B3A2-高一化学
(10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特征信息A其单质是密度最小的物质B阴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C其阳离子与-高一化学
(12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二①⑥②三③⑤④⑩⑦⑧四⑨(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原子的原子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固体中含有共价键B.C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C.126C、136C、146C是碳的三种核素D.168O、178O、188O含有相同的中子数-高一化学
(12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高一化学
中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___,质量数是____________。-化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7分)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高一化学
题目详情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 W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Q W(填“>”或“<”);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一种是液体,另一种是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
答案
(3)S+2H2SO4(浓)
(4)NaNO2;(2分)
(2)碳酸是弱酸,硫酸是强酸,故Q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W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该气体为SO2,再利用原子守恒得:另一液体产物为水;根据题目的叙述即可得出反应的方程式:S+2H2SO4(浓)
(4)R的+1、+2、+3、+4、+5价都有氧化物,其中NO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则甲为NO;
“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
2NO + O2 = 2NO2,
2 1 2
1L 0.5L 1L
则反应后变为1LNO与1LNO2(即在同温同压下,两者等物质的量)的混合物,再“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说明反应为:NO+NO2+2NaOH=2NaNO2+H2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NO中N为+2价,NO2中N为+4价,故两者发生归中反应,生成+3价,故为Na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