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刺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法律已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已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孟德斯鸠(1689一l755)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摹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材料四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圆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黄宗羲主张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进步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关于国家学说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材料三中盂德斯鸠国家学说与洛克国家学说的联系与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康有为奏折的主旨是什么?并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新思想的两个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偏难
来源:河南省期末题
答案
(1)进步性:反对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历史条件: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差生;③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2)主要观点:国家是人们通过缔结契约组建的,国家的权利应实行分权制,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联系:国家权利应分属不同机构。区别: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明确提出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3)主旨: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两个来源: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
上一篇 :
下列观点,体现了明末清初儒家思
下一篇 :
如图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高二历史
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高二历史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家是[]A、孟子B、李贽C、黄宗羲D、顾炎武-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意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高三历史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有哪些内容?各具有哪些进步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共同点不包括[]A.倡导经世致用B.反对君主专制C.都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D.以学校监察国家政治-高二历史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来的[]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高二历史
黄宗羲的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西学东渐”的影响B.反清斗争的实践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高二历史
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A、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高二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1)请问:黄宗羲的-高一历史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封建的思潮,根本原因是[]A.政治的腐败B.人民的反抗C.商品经济的发展D.程朱理学的因循守旧-高二历史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A、工商皆本B、反对-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共同批判继承的主要思想是[]A.传统儒学思想B.君主专制思想C.道学思想D.封建思想-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思想家中提出“经世致用”思想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高二历史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使之更趋实事求是,更靠近国计民生,这就是:[]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高二历史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中国封建专-高三历史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认为[]A.“士大夫之无耻,是为国耻”B.“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天地之间,惟此一道,初无儒、释、-高三历史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思想主张不包括[]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提倡“法制”,反对“人治”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D.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高二历史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这与启蒙运动的思想极为相似。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启蒙运动的发展已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B、黄宗羲的-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高三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A.封建王朝的更替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D.统治阶级内部-高二历史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高二历史
鸦片战争前后,有识之士为了扭转学问与现实脱节、空谈义理的风气,积极提倡[]A.经世致用B.求富求强C.师夷长技以制夷D.工商皆本-高三历史
18世纪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然而,此后的百余年间,知识界却出现了逃避现实、万马齐喑的局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指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高三历史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看,两人的主张[]A.都反映出自然经济的实质和要求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地位和愿望C.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反-高二历史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高二历史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高二历史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A、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B、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C、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D、出-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来华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的[]A、程朱理学B、阳明心学C、经世致用之学D、考据学-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A、经世致用B、自由平等C、重农抑商D、君主立宪-高二历史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高三历史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专制主义制度D.君主立宪制-高二历史
顾炎武在《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中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顾炎武之所以产生此观点的社会背景最主要的是[]A-高二历史
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的卢梭”,在《原君》中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观点,他是[]A、李贽B、王夫之C、黄宗羲D、顾炎武-高一历史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继承了①先秦儒家民本思想②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②-高三历史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A.由人治转向法治B.深刻批判了-高二历史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高二历史
下面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搜集的材料与结论。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结论进行逐一辨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高三历史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之责焉耳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B.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高二历史
顾炎武:“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B.反映了封建制度衰落的趋势C.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D.是对君主专制的批-高二历史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高二历史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制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义,企图用一个“-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刺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黄宗羲主张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进步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
答案
(2)主要观点:国家是人们通过缔结契约组建的,国家的权利应实行分权制,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联系:国家权利应分属不同机构。区别: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明确提出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
(3)主旨:实行君主立宪是强国之路。两个来源: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