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D.外国-高一历史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D.外国-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D.外国-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
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是三部不平等条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在三部条约中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所以答案选A,B项中《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款项, C D两项只是《天津条约》中规定的款项。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上一篇 :
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主张的根
下一篇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现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新华网上海2009年12月29日电,英国籍毒贩什肯·阿克毛2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被注射执行死刑,如果该事件发生在1845年,援引以下哪项条款,该毒贩可能会免于处罚A领事裁判权B片面-高一历史
有3件珍贵而且饱含着中华民族百余年血泪的文物分别叫做牛首、虎首、猴首,出自于圆明园,2002年,保利集团以3317万港币竞拍成功。历经140年历史沧桑之后,这三件文物终于重归-高一历史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A.便利英国向-高二历史
(22分)中国近代化主要是在外接连不断、一个比一个更为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中国人迅速不断地、一次次变换择取更新的两方文明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高三历史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高三历史
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中法《黄埔条约》内容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内容关系的是-高三历史
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开放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中法战争中-高一历史
沙俄通过《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A.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B.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44万平方公里土地C.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高一历史
《南京条约》刚刚签订完毕,英国商人詹姆斯先生就来到中国从事贸易活动。按照条约规定,他可以()A.前往福州采购在欧洲畅销的乌龙茶B.乘坐游船在南京秦淮河上感受中国古典文化C-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B.军事武器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优劣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高一历史
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马首铜像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导致它流-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驻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运动-高一历史
《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高三历史
按清政府的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19世纪30年代末较20年代初农民同是交纳一两白银,而实际上要多卖60%的粮食,其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政治腐败,贪污成风B.清政府国库空虚-高三历史
1840年到1900年列强的侵华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下列中国主权遭到破坏或丧失的先后顺序是:①开放福州为通商口岸②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在中国开设工厂③美国开始在中国取得领事-高二历史
《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意图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高一历史
在福建福州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幅楹联“禁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魂人心。”下列著作与此馆纪念的人最为密切的的应是ABCD-高二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原因是因为A两次鸦片战争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条约B.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C两次战争中中国都战败D.两次战争都是英国发动的-高一历史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发展趋势是()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B.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D.从开口通商到割占土地-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材料一:中国近代史是列强的侵华史,在西方国家的侵略下,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战争爆-高一历史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高一历史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程。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高一历史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高三历史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l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高三历史
图1、图2是鸦片战争时期中英战舰对比图,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B.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差距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D.儒学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高三历史
1792年,英国人马格尔尼出使中国,希望中英贸易的门户开的更大一些。清朝以其不磕头为由予以拒绝。后来,美国总统小亚当斯(1767-1848)指出,“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不是鸦片而是-高三历史
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国侵略军的爱国将领有①左宗棠②陈化成③琦善④裕谦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高一历史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对这句话判断正确的是A.-高二历史
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对鸦片战争,站在英国立场的历史学家、维护民族利益的中国学者、当代文明史观的结论依次-高三历史
某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2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B.一位法国领事领回在中国闹事的法国人,准备-高一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高一历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派人士认为,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他们相信西方人志在贸易,而不在领土。因此,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用物质的诱-高二历史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B.为打开中国市场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为掠夺中国财富-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高三历史
近代某条约规定,“1200万为军费赔偿,600万为所销鸦片之赔款,300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英商之债款”。批准该条约的皇帝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咸丰帝D.光绪帝-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地点分别是A.广东珠江口、南京下关江面B.天津白河口、南京下关江面C.广东珠江口、天津白河口D.南京下关江面、广东香港岛-高一历史
1793年6月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公使当东,率领一只由五艘战舰700余人组成的庞大外交团队,经海上9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对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解读为()A.-高三历史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高一历史
上海开埠——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6分)材料一:(1845年)终于公布了第一次《土地章程》。……最早(签订租地协议)的是宝顺洋行,又称颠地公司。……洋行所在位置为“东至黄浦滩,西-高三历史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2分)(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6分)(3)对应写出-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500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1876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高二历史
“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80年代-高三历史
下列城市中,是古代的对外贸易港口,是近代了解西方的窗口,是现代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个城市是A.天津B.南京C.广州D.上海-高三历史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商业关系的推广,这是一个关系-历史
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先锋,其根本原因是A.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B.虎门销烟对英国的打击最为严重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D.英国是世界殖民霸主-高一历史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军权受到-高一历史
建构历史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图中空白a、b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商品市场B.开埠通商、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白银外流-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记载:“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由此推断这段文字应当出自A.《南-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A.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B.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D.外国-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是三部不平等条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在三部条约中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规定,所以答案选A,B项中《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款项, C D两项只是《天津条约》中规定的款项。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这就为试题考察其内容提供了充足的资料来源,需要我们必须牢记的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