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高一历史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
A.司法主权
B.关贸主权
C.军事主权
D.领土主权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自应给予沿海一处”可知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选D。A项错误,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项错误,协定关税损害了关税主权;C项无法体现。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巨大的破坏,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中断。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上一篇 :
某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
下一篇 :
《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改革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A.为扭转贸易的逆差B.为打开中国市场C.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为掠夺中国财富-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高三历史
近代某条约规定,“1200万为军费赔偿,600万为所销鸦片之赔款,300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英商之债款”。批准该条约的皇帝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咸丰帝D.光绪帝-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开始和结束的地点分别是A.广东珠江口、南京下关江面B.天津白河口、南京下关江面C.广东珠江口、天津白河口D.南京下关江面、广东香港岛-高一历史
1793年6月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公使当东,率领一只由五艘战舰700余人组成的庞大外交团队,经海上9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对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解读为()A.-高三历史
圆明园首度遭到侵略者的野蛮洗劫发生在()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高一历史
上海开埠——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16分)材料一:(1845年)终于公布了第一次《土地章程》。……最早(签订租地协议)的是宝顺洋行,又称颠地公司。……洋行所在位置为“东至黄浦滩,西-高三历史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2分)(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6分)(3)对应写出-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500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入侵新疆,并建立政权悍然称王。残酷压迫各族人民,掠夺财富。……1876年左宗棠抬棺西征以示决心,并进行-高二历史
“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60年代D.19世纪80年代-高三历史
下列城市中,是古代的对外贸易港口,是近代了解西方的窗口,是现代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个城市是A.天津B.南京C.广州D.上海-高三历史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商业关系的推广,这是一个关系-历史
英国是近代侵略中国的先锋,其根本原因是A.有印度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B.虎门销烟对英国的打击最为严重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D.英国是世界殖民霸主-高一历史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败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军权受到-高一历史
建构历史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图中空白a、b相对应处,应补填上A.开埠通商、商品市场B.开埠通商、原料产地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D.鸦片走私、白银外流-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记载:“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由此推断这段文字应当出自A.《南-高一历史
繁华的上海在旧中国有一段被殖民侵略的辛酸历史。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与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系: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一历史
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A.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列颠财产每日都处于危险状态之中:我们的人每日都可受到侮辱;我们的君主已经在他所派的代表律劳卑身上受到侮辱;我们的产业可能被瘫痪;我们的-高一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的“东西方碰撞与交融”到清代的康熙中后期,却突然沉静了下来。从表面上看,H世纪后期直至19世纪初期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高三历史
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前,“中华帝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大国之一,但却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其根本原因是A.腐朽的封建制度B.中国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C.参战将领贪生怕死D.英国军事力量强大-高一历史
20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高三历史
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高一历史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高一历史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的签订,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侵华国家的不断增多B.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对外侵略特征C.中国通商口岸开放的不断深入D.资本主义商品输出-高三历史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高一历史
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③林则徐-高三历史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所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A.鸦-高一历史
《昨天——中英鸦片战争纪实》中写道:“如果以为沿海和长江的炮声与白旗,已经在国民中掀起了多么巨大的精神波澜和情绪风涛,那便是属于今人想当然的自作多情。”由此可见A.鸦片战-高三历史
“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永久性伤痛有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③东北-高二历史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严重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是A.割香港岛B.协定关税C.片面最惠国待遇D.领事裁判权-高三历史
“冲击一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一刺激一机遇一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的一组是外部的冲击中国的回应A鸦片战争开启了-高三历史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焚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A.日本军队B.俄国军队C.英法联军D.美国军队-高一历史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高一历史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起初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一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被迫对中-高一历史
冯桂芬在《制洋器议》中指出,“今者诸夷互市,聚于中土,适有此和好无事之间隙,殆天与我以自强之时也”。材料中“自强之时”的说法主要源于()A.诸夷侵略要求得到满足。B.诸夷与清-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高三历史
蒋廷黻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外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前者是为了“尊严”,后者-高三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高三历
咸同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A.强建租界B.割占香港C.攫取领-高一历史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高一历史
林则徐在虎门禁烟期间,曾组织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等一系列著作,分析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此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此时林则徐对西-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是()A.中国资源被掠夺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C.中国封建制度衰落D.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高一历史
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道光皇帝畏敌妥-高二历史
(26分)各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高三历史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高三历
某历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坏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王位者常远-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自应给予沿海一处”可知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选D。A项错误,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项错误,协定关税损害了关税主权;C项无法体现。
点评: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巨大的破坏,独立自主的发展进程中断。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