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请回答:上述“原则”-历史
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请回答:上述“原则”-历史
题目简介
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请回答:上述“原则”-历史
题目详情
1918 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请回答:
上述“原则”“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共同目的:利用经济优势控制欧洲,建立世界霸权。
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但军事实力还不足以控制西欧;英法为维护传统利益,反对美国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为争取美援恢复发展经济,反对社会主义苏联。西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推行依赖于美国的政策。
此题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和“马歇尔计划”两个现象为内容,要求分析二者的共同目的和不同结果的原因。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领导世界。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自身实力差异。
上一篇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
下一篇 :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是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高一历史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高三历史
李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高三历史
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高三历史
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希腊发动政变,组织共产党夺权C.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高一历史
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高三历史
下图是载于1947年4月苏联报纸上的一幅漫画。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星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的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高三历史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高三历史
1947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说:“我们的决议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欧洲人民的未来……将决定着他们是否必须生活在贫困之中,是否会对自私自利的极权主义者威胁感到畏惧-高三历史
二战后,为了避免整个德国经济彻底崩溃,美国改变了他们的占领政策,但并不完全像人们后来所说的是出于人道的原因。美国改变后的政策应该指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北约组-高一历史
观察下图,不属于图中“善意”的是[]A.扶持和控制西欧B.援助欧洲发展C.遏制苏联力量D.建立北约组织-高一历史
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讲座中,同学们对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①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②导致-高三历史
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高三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双方[]A.准备再次合作,和平共处B.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C-高一历史
二战后,美国为实现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有①组织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②组织成立世界银行③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制-高一历史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不属于-高三历史
美国参议员哈特1945年6月25日说,美国将成为“这个国际组织(联合国)中的至关重要的齿轮”。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有人称联大为美国的“表决机器”。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事件是A.越-高二历史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1989年,世界政局深受东西方冲突的影响。美国和苏联这两股新兴势力都试图主导战后国际新秩序,又因双方政府构建、经济制度的不同-高三历史
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争霸正式开始D.美国是-高一历史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美苏双方势均力敌B.双方合-高三历史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高一历史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说:“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不如此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容纳自-高三历史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高一历史
“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高一历史
下列什么事件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A.柏林危机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D.北约的建立-高一历史
联邦德同总理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的经济需要欧洲的销售市场,同时美国从它面对世界共产主义的安全考虑出发和出于它自己的经济原因,就必须关心欧洲的复兴。”他所评-高三历史
二战后乔治·凯南在《苏联行为的根源》中说:“在今后很长时间内,苏联仍是很难打交道的。但并不是说,苏联要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以便在一个确定的时间内推翻我们的社会制度。”对-高三历史
有学者指出:“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高三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修建柏林墙朝韩三八线北约标志经互会会旗A.两极格局瓦解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C.美苏两极对峙D-高三历史
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高三历史
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甲摄于1961年8月,图乙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甲乙[]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军事冲突-高三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扶植和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B.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C.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D.取得世界霸权,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高二历史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转向“冷战”对峙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制度不同与国家利益的冲突B.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C.美苏为首两大经济政治集团的形成D.美苏均势形成制衡-高三历史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些方位词相关的政治概念进行了探究,如“东西方冷战”、“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东方”、“西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左派”、“右派”、“左倾”、“-高一历史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也有人说“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最正确的理解是A.该计-高三历史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后期)美国认为,“一个稳定、统一、亲美的中国,会是整个亚洲的关键”。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在为罗斯福总统出席雅尔塔会议所准备的-高三历史
美国“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马歇尔”。由此得出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欧洲经济B.稳定资本-高三历史
“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了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实行军事援助-高二历史
(15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时,有两种方案,一是怀特计划,二是凯恩斯计划,二者对战后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提出了各自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怀特计划是-高三历史
下列两幅漫画所表达的共同主题,其实质是德国挑战英国海上霸权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A、大国在外交场所的角逐B、两大政治集团的角逐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较量D、大国间实-高一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高一历史
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时间大事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A.苏联力图维护二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高三历史
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高三历史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风云变化多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对峙主要事件简表(l)依据材料一,分析美苏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高三历史
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A、B、C、D、-高一历史
阅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高一历史
(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高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但两者实施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请回答:上述“原则”-历史
题目详情
请回答:
上述“原则”“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
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但军事实力还不足以控制西欧;英法为维护传统利益,反对美国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为争取美援恢复发展经济,反对社会主义苏联。西欧国家在内政外交上推行依赖于美国的政策。
此题以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和“马歇尔计划”两个现象为内容,要求分析二者的共同目的和不同结果的原因。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领导世界。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自身实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