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按剑而
跽
曰/跽:挺直身子跪着
B.刑人如恐不
胜
/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
之/王:称王
D.
窃
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拔剑切
而
啖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
而
去
B.①还军霸上,
以
待大王来②
以
其无礼于晋
C.①沛公起如厕,
因
招樊哙出②
因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臣死
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②不者,若属皆
且
为虏
3.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粗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樊哙覆其盾
于
地
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于
晋
B.臣诚恐见欺
于
王而负赵
C.良曰:“长
于
臣。”
D.因击沛公
于
坐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湖南省会考题
答案
1.C
2.A
3.D
4.A
5.(1)头发(向上)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2)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复词偏义)和意外事变(故)。
上一篇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嗟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回答1~2题。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乃迁博士。灵帝初,太-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叶嘉传苏轼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高三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高一语文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允则,字垂范。少以材略闻,荫补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将行,真宗谓曰:“朕在南衙,毕士安尝道卿家世,今以湖南属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僧侠唐建中初,士人韦生移家汝州,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镳,言论颇洽。日将夕,僧指路歧曰:“此数里是贫道兰若(寺庙),郎君能垂顾乎?”士人许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高二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一)冯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开皇中为宋康令。仁寿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驰至京,请讨之。文帝敕左仆射杨素与盎论贼形势,素曰:-高三语文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知己说刘开韩子云:“非知之难,处知者实难。”悲夫!士以遇知己而名著,亦有得知己而遂至行亏名辱者,可不惧哉!余观穆生①在楚,以未设醴而去,未尝-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张公洞记王世贞由义兴而左泛,泊湖汝。湖汝者,洞所从首径也。夜过半,忽大雨,滴沥入蓬户。余起,低回久之。质明始霁。从行者余弟敬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燕昭王求士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固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报燕王书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尚志斋说虞集亦尝观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气,蓄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建中辛巳,余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高三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高二语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后羌寇武都,邓-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说剑庄子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齐宣王问曰:“汤放(流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史弘肇,字化元,郑州荥泽人也。为人骁勇,走及奔马。梁末,调民七户出一兵,弘肇为兵,隶开道指挥,选为禁兵。汉高祖典禁兵,弘肇为军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牧斋记朱熹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徙颍川太守,代陵阳-高三语文
阅读《劝学》中的一段,完成1~3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高二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当兴吾宗。,父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钓台记清?郑日奎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顺民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的题。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按剑而跽曰/跽:挺直身子跪着
B.刑人如恐不胜/胜:尽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拔剑切而啖之②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3.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粗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樊哙覆其盾于地
A.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良曰:“长于臣。”
D.因击沛公于坐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把项羽抬举一番,难怪项羽爱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A
3.D
4.A
5.(1)头发(向上)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
(2)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复词偏义)和意外事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