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大宦官)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
阕
,起故官/阕:事情结束
B.或言进金银获
宥
/宥:宽恕、赦免
C.停俸有
差
/差:差别
D.尽
斥
锦衣冒滥官/斥:斥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及
之
/蔺相如固止
之
B.召
为
翰林学士/皆
为
陛下所成就
C.乃再杖七人
于
廷/而君幸
于
赵王
D.阁臣
以
老病对/策抚老
以
流憩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宗微服出行,杨慎直言劝谏;武宗认为杨慎讲得有道理,不久,就假称有病返京了。
B.杨慎因桂萼、张璁的建言被召为翰林学士,但他宁肯被罢斥也要反对桂萼、张璁的政治主张。这说明杨慎的原则性很强。
C.杨慎多次直言劝谏皇帝,为此他遭受了切责、廷杖、下狱、流放等刑罚,但矢志不改。 这是杨慎忠直刚强性格的表现。
D.杨慎二十四见报即中状元,因政见不同被流放多年,成无定所,七十岁得以回到家乡。这说明杨慎的一生坎坷,不得其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四川省期末题
答案
1.D
2.A
3.C
4.(1)圣人设置赎刑(用交纳财物的手段求减免刑罚),那是施用于(处理)一般的小过错,使犯错的百姓改过自新。
(2)到这时,这些人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窥视(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地防备着他们,到临清这些人才散去。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5题。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年九十五卒-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徙颍川太守,代陵阳-高三语文
阅读《劝学》中的一段,完成1~3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宣王见孟子于雪宫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高二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5题。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如-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颜真卿,字清臣。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事亲以孝闻。命为监察御史。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当兴吾宗。,父遇-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游钓台记清?郑日奎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顺民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以德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岑文本传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弟也。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一坐服其英敏,目为神仙童子。隋大业末,举孝廉高第,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高一语文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世景,广平人,河南尹翻之第三弟也。少自修立,事亲以孝闻。与弟道玙,博览群言,尤精经义。族兄弁甚重之。举秀才,对策上第,拜国子助教,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①,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游万柳堂记〔清〕刘大櫆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送夏进士序龚自珍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周惠达字怀文,章武文安人也。父信,少仕州郡,历乐乡、平舒、平成三县令,皆以廉能称。惠达幼有节操,好读书,美容貌。魏齐王萧宝夤为瀛州-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慕贤颜之推①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髆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高二语文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的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授堂邑县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高一语文
阅读《阿房宫赋》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高一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谦,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纯厚闻于乡党,里有盗其衣者,置不问。州将廉知,俾人故窃其衣,亦不诉理,即召诘前盗衣者,俾还之。直绐云:“衣-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高一语文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伶传方域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①。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高三语文
山之叟袁枚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①韡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慧能拜师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六国论苏辙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大宦官)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起故官/阕:事情结束
B.或言进金银获宥/宥:宽恕、赦免
C.停俸有差/差:差别
D.尽斥锦衣冒滥官/斥:斥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及之/蔺相如固止之
B.召为翰林学士/皆为陛下所成就
C.乃再杖七人于廷/而君幸于赵王
D.阁臣以老病对/策抚老以流憩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宗微服出行,杨慎直言劝谏;武宗认为杨慎讲得有道理,不久,就假称有病返京了。
B.杨慎因桂萼、张璁的建言被召为翰林学士,但他宁肯被罢斥也要反对桂萼、张璁的政治主张。这说明杨慎的原则性很强。
C.杨慎多次直言劝谏皇帝,为此他遭受了切责、廷杖、下狱、流放等刑罚,但矢志不改。 这是杨慎忠直刚强性格的表现。
D.杨慎二十四见报即中状元,因政见不同被流放多年,成无定所,七十岁得以回到家乡。这说明杨慎的一生坎坷,不得其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A
3.C
4.(1)圣人设置赎刑(用交纳财物的手段求减免刑罚),那是施用于(处理)一般的小过错,使犯错的百姓改过自新。
(2)到这时,这些人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窥视(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地防备着他们,到临清这些人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