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高二历史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中西对比500年》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和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各民族融合的加强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大,使文化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中西对比500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私学文化”的兴起与孔子的哪一教育主张有关?并说明该主张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帝国文化”的“定型”、“市民文化”的“幼弱”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原因:专制主义的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控制的加强。
(3)特征:一方面成就辉煌;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例子: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4)认识: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在政治、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