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钠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其与SO2反应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同学认为:-高三化学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钠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其与SO2反应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同学认为:-高三化学
题目简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钠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其与SO2反应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同学认为:-高三化学
题目详情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钠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其与SO
2
反应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知:过氧化钠与CO
2
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
2
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同学认为:CO
2
、SO
2
虽然都是酸性氧化物,但SO
2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CO
2
无还原性,反应原理应该不相同,并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
2
,对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及反应原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
2
SO
3
,证明SO
2
未被氧化;
假设二: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
2
SO
4
,证明SO
2
完全被氧化;
假设三:反应后固体中____________
_____,证明
。
(2)[定性研究]
为验证假设三是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
(3)[定量研究]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D的作用是
。
②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钠质量增加了m
1
g,装置D质量增加了m
2
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进行判断
SO
2
被氧化的程度
V与m
1
或m
2
的关系
完全被氧化
V=0
部分被氧化
未被氧化
题型:实验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1)固体为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证明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每空2分,共4分)
(2)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
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如先加足量盐酸,再加BaCl2溶液)(每空2分,共4分)
(3)①吸收未反应的SO2。(共2分)
②
SO2被氧化的程度
V与m1或m2的关系
完全被氧化
V=0
部分被氧化
0<V<7m1/30 或m1>30V/7
未被氧化
V=7m1/30或m1=30V/7
(每空2分,共4分)
试题分析:(1)固体为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证明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
(2)要证明假设3是否成立,就是要证明Na2SO3和Na2SO4存在,可以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若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
(3)①D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SO2。
②若Na2SO3未被氧化发生的反应只有2Na2O2+2SO2=2Na2SO3+O2根据差量法得到
V=7m1/30或m1=30V/7
,若部分被氧化发生的反应还有Na2O2+SO2=Na2SO4,该反应中SO2全部转化为固体的质量,没有气体生成,这个时候固体的质量增大,可知
0<V<7m1/30 或m1>30V/7。
上一篇 :
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
下一篇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设计了如下实验,理论上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高三化学
如果x>1,那么412÷x______412;如果x<1,那么412÷x______412.-数学
往FeCl3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同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表明FeCl3有还原性B.白色沉淀为BaSO3C.该实验表明SO2有漂-高
储存浓H2SO4的铁罐外口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体现浓H2SO4的A.吸水性和酸性B.脱水性和吸水性C.强氧化性和吸水性D.不挥发性和酸性-高一化学
用浓硫酸可以干燥的气体有()。A.氨气B.硫化氢C.碘化氢D.氧气-高一化学
14221÷7,可以用()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A.14÷7+221B.14÷7+221×17C.14÷7+221×7-数学
已知一个数的23是45,求这个数的算式是______.-数学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硫能漂白某些物质,说明它具有氧化性B.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无现象,再加入0.5mL3%的过氧化氢后产生沉淀C.将足量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高三化学
将SO2与H2S气体在集气瓶中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气瓶内壁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B.反应中SO2作还原剂C.反应的SO2与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1:1-高一化学
下列不是酸雨的形成原因的是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高二化学
口算.38÷58=45÷45=311×316=1113÷44=47÷12=56÷23=12+13-13+12=34×23÷34×23=-数学
在下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pH试纸变红-高一化学
30千米的______是18千米;24千克比30千克少()().-数学
为了探究SO2与Na2O2的反应是否类似于CO2,甲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SO2的合适试剂是。a.80%的H2SO4(aq)b.10%的H2SO4(aq)c.Na2SO3(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有漂白性,所以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溶液褪色B.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池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玻璃试剂瓶盛装NaOH等强碱溶液时,要盖上-高一化学
桃树棵数比苹果树多13,苹果树占两种果树总棵数的()A.23B.37C.113D.D、-数学
银耳本身为淡黄色,某地生产的一种“雪耳”,颜色洁白如雪。制作如下:将银耳堆放在密闭状态良好的塑料棚内,棚的一端支口小锅,锅内放有硫磺,加热使硫磺熔化并燃烧,两天左右-高一化学
六年级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那么,女生占全年级学生人数的______.-数学
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永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A.酸性B.脱水性C.强氧化性D.吸水性-化学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吸收SO2气体最多的是……()A.NH3·H2OB.Na2CO3C.Na2SD.Ba(OH)2-化学
一个自然数(0除外)与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这个自然数.______.-数学
中学所学的A、B、C三种物质都是由H、O、S、Na中的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A、B的水溶液均呈碱性,测得pH相等的A、B溶液c(A)<c(B);C的水溶液呈酸性。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高三化学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常用作气体的干-高一化学
口算我最棒!12÷4910÷1116÷1434÷1235÷1214÷38.-数学
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游离的氯,为了除去游离氯,且使废水变为中性,有人提出如下图方案,在废水排出口的A、B处分别注入一定流量的废烧碱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已知Cl2与Na-化学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能与灼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C.常温下,可以用铁质或铝质容器储存浓硫酸或浓硝酸-高一化学
从25里面连续减去______个110后得数为0.-数学
填空题(共7分)(1)SO2到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体现______性。(2)SO2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SO2体现_____性(3)SO2到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____,SO2体现___
关于盐酸、硫酸、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含氧酸B.都属于强电解质C.都容易挥发D.都能与金属Mg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高一化学
甲除乙,商是2.5,那么甲是乙的()(),乙是甲乙两数和的()().-数学
一个数的一半是54,这个数是______,它的倒数是______.-数学
将SO2通人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可能为A.NO2B.NH3C.Cl2D.HI-高一化学
李老师把518米长的木棒锯成相等的若干段做学具,共锯了4次,每段长多少米?-数学
直接写出得数.58×4=25÷12=8÷23=25+35=12÷56=35×23=0×57=1-56=-数学
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19,这个数将()A.扩大9倍B.缩小19C.减少19D.不变-数学
将56g铁粉和16g硫粉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再加入适量盐酸,最后可得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A.5.6LB.11.2LC.22.4LD.44.8L-高一化学
向较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下列叙述中与此现象无关的是A.浓硫酸具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一化学
17.2gCaSO4·xH2O转变成2CaSO4·(x-1)H2O时,质量减少2.7g,则x值是()A.1B.2C.4D.6-化学
一瓶果酱12千克,小明家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的占整瓶果酱的______.-数学
直接写出得数7÷79=24%×5=5÷5%=6.4×58=14+34×13=56×7÷56=12×89+6×89=1-16+56=8÷165-0.5=110+0.9=-数学
a÷1b(a、b不等于0)和()的结果相等.A.abB.abC.ba-数学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时,将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Ⅰ)改为下图Ⅱ所示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Ⅰ中虚框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高三化学
能与SO2气体发生反应且有沉淀产生的是①NaOH溶液②H2S溶液③Ba(NO3)2酸性溶液④CaCl2和氨水的混合液A.①②③B.②③④C.全部D.①③④-高一化学
六年级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人数的34,那么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数学
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______.(判断对错)-数学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______,都是已知______,求另一个______的运算.-数学
a÷37=a÷7×3.______.-数学
硫酸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产品之一,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单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1)黄铁矿燃烧生成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接触室中发生反应的化-高三化学
有下列两种转化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途径①SH2SO4途径②SSO2SO3H2SO4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高三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都是氧化性酸,常温下都能使金属铝钝化B.浓硫酸与蔗糖混合搅拌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过程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往某溶液中-高三化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过氧化钠性质后,进一步研究其与SO2反应情况,查阅相关资料知: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有气体生成,而将SO2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也有气体生成。有同学认为:-高三化学
题目详情
(1)[提出假设]向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中通入足量的SO2,对反应后的固体产物成分及反应原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3,证明SO2未被氧化;
假设二:反应后固体中只有Na2SO4,证明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三:反应后固体中____________ _____,证明 。
(2)[定性研究]
为验证假设三是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研究,请你完成下表中内容
(3)[定量研究]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判断发生的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D的作用是 。
②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钠质量增加了m1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进行判断
答案
(2)
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
(3)①吸收未反应的SO2。(共2分)
②
试题分析:(1)固体为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证明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
(2)要证明假设3是否成立,就是要证明Na2SO3和Na2SO4存在,可以取反应后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少量水溶解,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若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证明原固体中既有亚硫酸钠也有硫酸钠。
(3)①D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SO2。
②若Na2SO3未被氧化发生的反应只有2Na2O2+2SO2=2Na2SO3+O2根据差量法得到V=7m1/30或m1=30V/7,若部分被氧化发生的反应还有Na2O2+SO2=Na2SO4,该反应中SO2全部转化为固体的质量,没有气体生成,这个时候固体的质量增大,可知0<V<7m1/30 或m1>30V/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