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
①
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被项籍之灾,内
离
牧竖之祸——离:遭受
B.期日
迫卒
,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
物故
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
顾
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
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下锢三泉,上崇文坟
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以北山石为椁——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始营初陵,其制约小——葬之吉凶,昭然看见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湖北省高考真题
答案
1.D
2.B
3.A
4.(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2)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的棺椁。
(3)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乞者赵生传苏辙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当少为大行治礼丞,察廉为顺阳长,枸邑令,以明经为博士,公卿荐当论议通明,给事中。每有灾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卢钧,字子和,范阳人。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拨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大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开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豫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冲在郡-高三语文
赵良淳字景程,居饶之余干,太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号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尚可考也。郑烛之武①、弦高②从容立计,以存其-高三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予丑上》)(1)孟子引用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严祺先文集序归庄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竞陵,支庶家焉。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燕昭王求士《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湖南文征》序(节选)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华佗论刘禹锡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②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游石门诗序庐山诸道人①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高一语文
谏论(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高一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徽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高三语文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注]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西汉]刘向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
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下锢三泉,上崇文坟
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以北山石为椁——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始营初陵,其制约小——葬之吉凶,昭然看见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 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B
3.A
4.(1)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2)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的棺椁。
(3)孝文皇帝放弃了筑坟的礼节而简单地埋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把这作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