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景平,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蜂起。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乐为之用。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
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己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连结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
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
。”高叹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
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
。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彼数子者
①
,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注]①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悉达
抚绥
五郡——抚绥:安抚平定
B.乃连
结
于齐连——结:联合
C.曰:“来何
迟
也?”——迟:晚
D.悉达
勒
麾下数千人——勒:约束
2.下列句子中,表现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
①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②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③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
④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⑤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⑥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侯景叛乱时,以孝道而闻名乡里的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致力于耕田,储积谷物,安抚灾民,被他救济而存活的人很多。
B.在梁末动荡之际,王琳想沿江而下,利用地势之便,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但受鲁悉达势力所阻。事实上鲁悉达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的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受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始终保持中立,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任侠仗义,颇好诗书,又能礼待贤士,并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名,后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0110 模拟题
答案
1.D
2.D
3.C
4.(1)鲁悉达对双方的封赏都予以接受,但他拖延观望,谁那里都没有赴任。
(2)然而我之所以自己来归顺陛下,确实是因为陛下豁达大度,就像汉高祖一样。
(3)(鲁悉迭)不因为富贵就轻视他人,很喜欢词赋,招揽礼遇贤才,与他们聚会共同鉴赏辞章。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下一篇 :
文言文阅读。颜之仪,字子升,琅邪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竞陵,支庶家焉。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燕昭王求士《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湖南文征》序(节选)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华佗论刘禹锡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②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游石门诗序庐山诸道人①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高一语文
谏论(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高一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徽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高三语文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注]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高三语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亲政篇【明】王鏊交①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佟客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帆山子传袁枚真州有逸人日帆山子,姓员,名墩,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高三语文
类文阅读。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曹端传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剃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稼说送张琥苏轼①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高三语文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问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下面问题。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于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市隐斋记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
悉达幼以孝闻,起家为梁南平嗣王中兵参军。侯景之乱,悉达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时兵荒饥馑,京都及上川饿死者十八九,有得存者,皆携幼以归焉。悉达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仍于新蔡置顿以居之。招集晋熙等五郡,尽有其地。使其弟广达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景平,梁元帝授持节、仁威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
敬帝即位,王琳据有上流,留异、余孝顷、周迪等所在蜂起。悉达抚绥五郡,甚得民和,士卒皆乐为之用。琳授悉达镇北将军,高祖亦遣赵知理授征西将军、江州刺史,各送鼓吹女乐。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高祖遣安西将军沈泰潜师袭之,不能克。齐遣行台慕容绍宗以众三万来攻郁口诸镇,兵甲甚盛,悉达与战,败齐军,绍宗仅以身免。
王琳欲图东下,以悉达制其中流,恐为己患,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琳不得下,乃连结于齐,共为表里。齐遣清河王高岳助之,相持岁馀。会裨将梅天养等惧罪。乃引齐军入城。悉达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高祖见之,甚喜曰:“来何迟也?”悉达对曰:“臣镇抚上流,愿为番屏,陛下授臣以官,恩至厚矣;沈泰袭臣,威亦深矣。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高叹曰:“卿言得之矣。”授平南将军、散骑常侍、北江州刺史,封彭泽县侯。世祖即位,晋号安左将军。
悉达虽仗气任侠,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迁安南将军、吴州刺史。遭母忧,哀毁过礼,因遘疾卒,时年三十八。赠安左将军、江州刺史,谥曰孝侯。
史臣曰:彼数子者①,或驱驰前代,或拥据故乡,并识运知归,因机景附,位升列牧,爵致通侯。(选自《陈书》卷十三《徐鲁周荀周传》)
[注]①鲁悉达是与徐世谱、周敷、荀朗等人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悉达抚绥五郡——抚绥:安抚平定
B.乃连结于齐连——结:联合
C.曰:“来何迟也?”——迟:晚
D.悉达勒麾下数千人——勒:约束
2.下列句子中,表现鲁悉达“识运知归”的一组是( )
①纠合乡人,保新蔡,力田蓄谷②分给粮廪,其所济活者甚众③领兵随王僧辩讨侯景
④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⑤频遣使招诱之,悉达终不从⑥勒麾下数千人,济江而归高祖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侯景叛乱时,以孝道而闻名乡里的鲁悉达,组织当地人保卫新蔡一带,致力于耕田,储积谷物,安抚灾民,被他救济而存活的人很多。
B.在梁末动荡之际,王琳想沿江而下,利用地势之便,扩大自己的势力,图谋篡国,但受鲁悉达势力所阻。事实上鲁悉达保护了陈高祖。
C.在西受王琳的威胁、东受陈高祖的袭击、北受北齐的进攻的形势之下,鲁悉达始终保持中立,最终没有投向任何一方。
D.鲁悉达任侠仗义,颇好诗书,又能礼待贤士,并恪守孝道,年轻时就以孝而闻名,后因母丧而染病身亡。年仅三十八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达两受之,迁延顾望,皆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臣所以自归于陛下者,诚以陛下豁达大度,同符汉祖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以富贵骄人,雅好词赋,招礼才贤,与之赏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D
3.C
4.(1)鲁悉达对双方的封赏都予以接受,但他拖延观望,谁那里都没有赴任。
(2)然而我之所以自己来归顺陛下,确实是因为陛下豁达大度,就像汉高祖一样。
(3)(鲁悉迭)不因为富贵就轻视他人,很喜欢词赋,招揽礼遇贤才,与他们聚会共同鉴赏辞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