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赵良淳字景程,居饶之余干,太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号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高三语文
赵良淳字景程,居饶之余干,太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号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赵良淳字景程,居饶之余干,太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号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赵良淳字景程,居饶之余干,太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号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湛冗官二十余年。马光祖、李伯玉、范丁孙交荐辟之,卒不振拔。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杰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
成淳末,廷臣议众建宗室于内郡,以为屏翰,遂除良淳知安吉州。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
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
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朝议寻以徐道隆为浙西提刑,以辅良淳,加良淳直秘阁。
文天祥去平江,溃兵四出剽掠,
良淳捕斩数人,枭首市中,兵稍戢
。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迫独松关,有旨趣道降入卫。道降既去,大兵至,军其东西门。良淳率众城守,夜就茇舍陴上,不归。
先是,朝廷遣将昊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闽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俗
尚
哗讦——尚:喜欢
B.
身
亲尊礼之——身:亲自
C.有旨
趣
道隆入卫——趣:催促
D.乃
如
安吉见良淳——如: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仕,所至
以
干治称——人皆倒困
以
应之
B.
其
不归者众缚以献——意
其
可用也
C.俗
为
少革——时岁饥,民相聚
为
盗
D.至甚杰骜者,
乃
绳以法——
乃
如安吉见良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良淳从小跟从老师学习,懂得立身的大节,他从来没有求别人举荐他,虽然也得到过马光祖等人的大力举荐,但是没有得到提拔。
B.无论是治理分宁县,还是治理安吉县,赵良淳都曾将一些特别桀骜不驯的人绳之以法,坏的习俗被革除了一些。
C.面对荒年与百业凋敝,赵良淳力劝富人拿出粮食来赈济安吉的老百姓,由于他态度诚恳,人们纷纷拿出谷仓中的粮食来响应他。
D.由于轻信吴国定,安吉失守,在元兵已经进城的情形下,赵良淳还坚持驱车回府,安排家人出去躲避后,自己自杀身亡,以身殉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淳捕斩数人,枭首市中,兵稍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模拟题
答案
1.D
2.D
3.B
4.(1)百姓难道愿意做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逢大旱,所以一起剽劫抢掠苟且活下去罢了。
(2)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粮食来赈济他们,(他还)曾经对人说:“假如太守的身体可以赈济百姓,(我)也在所不惜。”
(3)赵良淳捕杀了几个人,在街市上悬头示众,士兵逐渐安定下来。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下一篇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放鹤亭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尚可考也。郑烛之武①、弦高②从容立计,以存其-高三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高三语文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予丑上》)(1)孟子引用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严祺先文集序归庄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鲁悉达,字志通,扶风郡人也。祖斐,齐通直散骑常侍、安远将军、衡州刺史,阳塘侯。父益之,梁云麾将军,新蔡、义阳二郡太守。悉达幼以孝闻-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颜之仪,字子升,琅邪临沂人也,晋侍中含九世孙。祖见远,齐御史治书。正色立朝,有当官之称。及梁武帝执政,遂以疾辞。寻而齐和帝暴崩,见远恸哭而绝。梁武帝深-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竞陵,支庶家焉。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燕昭王求士《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湖南文征》序(节选)曾国藩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窃闻古之-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义田记[宋]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华佗论刘禹锡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②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程绍字公业,德州人。祖瑶,江西右布政使。绍举万历十七年进士。除汝宁推官,征授户科给事中。巡视京营。副将佟养正等五人行贿求迁,皆劾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游石门诗序庐山诸道人①石门在精舍南十余里,一名障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辟三泉之会,并立而开流,倾岩玄映其上,蒙形表于自然。故因以为名。此-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高一语文
谏论(下)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高一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贞观十二年,太宗谓魏徽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阎宝,字琼美,郓州人。父佐,海州刺史。宝少事朱瑾为牙将,瑾之失守于兖也,宝与瑾将胡规、康怀英归汴梁,皆擢任之。自梁太祖陈师河朔,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高三语文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诗以用事为博,始于颜光禄[注]而极于杜子美;以押韵为工,始于韩退之而极于苏黄。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子建明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课内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高三语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问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亲政篇【明】王鏊交①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佟客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每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帆山子传袁枚真州有逸人日帆山子,姓员,名墩,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赵良淳字景程,居饶之余干,太宗子恭宪王之后,丞相汝愚曾孙也。累世以学行名,号贤宗子。良淳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成淳末,廷臣议众建宗室于内郡,以为屏翰,遂除良淳知安吉州。先是,知州李庚遁,百事隳废,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朝议寻以徐道隆为浙西提刑,以辅良淳,加良淳直秘阁。
文天祥去平江,溃兵四出剽掠,良淳捕斩数人,枭首市中,兵稍戢。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迫独松关,有旨趣道降入卫。道降既去,大兵至,军其东西门。良淳率众城守,夜就茇舍陴上,不归。
先是,朝廷遣将昊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闽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俗尚哗讦——尚:喜欢
B.身亲尊礼之——身:亲自
C.有旨趣道隆入卫——趣:催促
D.乃如安吉见良淳——如: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及仕,所至以干治称——人皆倒困以应之
B.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意其可用也
C.俗为少革——时岁饥,民相聚为盗
D.至甚杰骜者,乃绳以法——乃如安吉见良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良淳从小跟从老师学习,懂得立身的大节,他从来没有求别人举荐他,虽然也得到过马光祖等人的大力举荐,但是没有得到提拔。
B.无论是治理分宁县,还是治理安吉县,赵良淳都曾将一些特别桀骜不驯的人绳之以法,坏的习俗被革除了一些。
C.面对荒年与百业凋敝,赵良淳力劝富人拿出粮食来赈济安吉的老百姓,由于他态度诚恳,人们纷纷拿出谷仓中的粮食来响应他。
D.由于轻信吴国定,安吉失守,在元兵已经进城的情形下,赵良淳还坚持驱车回府,安排家人出去躲避后,自己自杀身亡,以身殉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良淳捕斩数人,枭首市中,兵稍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D
3.B
4.(1)百姓难道愿意做盗贼吗?时势艰难又逢大旱,所以一起剽劫抢掠苟且活下去罢了。
(2)赵良淳劝富人拿出粮食来赈济他们,(他还)曾经对人说:“假如太守的身体可以赈济百姓,(我)也在所不惜。”
(3)赵良淳捕杀了几个人,在街市上悬头示众,士兵逐渐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