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经济的工业化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阶段),一是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高三历史
经济的工业化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阶段),一是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经济的工业化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阶段),一是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经济的工业化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阶段),一是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阶段)。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季直(注:张謇1853-1926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1929年)
材料二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2(必修)》(人教版)
材料三 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2年,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工业化奠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953-1957年,“一五计划”全面启动工业化进程;第三阶段,1958-1978年,工业发展动荡曲折的过程;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工业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
(1)材料一中胡适说张謇“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体史实分析张謇成为办民族企业 “开路先锋”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结束后的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结束后十来年,中国民族资本(私营)的发展变迁。
(4)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78年中国工业发展动荡曲折的过程中,工业建设出现过那些方面的失误?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思想取得哪些突破,从而推动了工业化发展?
(5)通过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有利条件有二: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条件有四: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实业救国”思潮。(或答以下要点也可:北洋政府的鼓励;丰厚的利润,吸引其它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不少商人、资本家纷纷成立各种实业团体,以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2)(虽然民族工业的春天结束,但是)民族资本仍然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到1936年,在三大资本中,所占比重第一;民族资本中,又尤以民族工业发展最快,比重最大。
(3)内战中,受官僚资本压制和战争影响,民族企业产值大幅下降,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赎买政策,走公私合营之路,实现了向公有制的转变。
(4)失误:片面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长期被政治所干扰。
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变管理体制,以间接管理、宏观调控为主;重视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5)工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坚力量;民族资本的发展是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工业发展必须协调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和谐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经济史方面的知识综合,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材料的能力。(1)要充分注意时间的界定,“30年”和“注:张謇1853-1926年”使我们认识到这个“发展”是1895年到1926年,包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两个阶段;(2)注意两个表格的分析法:第一,横向,第二,纵向,第三,两表格比较,注意表格名与数据差异,民族资本中包括工业资本、商业资本等。(3)要求再次注意时间界定“二战结束后的十来年”,即1945年到1956年,在这个时间范畴下进行知识宏观概括。(4)第一问注意政治对经济的紧密干预,第二问注意经济突破的多角度地综合思考。(5)从前面的回答和材料内容得出即可。
上一篇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
下一篇 :
该图是我国一种经济形态的发展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潮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该片六集的主题按史实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应是A.峥嵘岁月千年局变中国新生伟-高三历史
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高三历史
下图是1950年上半年报纸刊登的政务院发布的决定,中央颁发这两个决定的目的是[]A、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解决中央财政困难C、打击投机倒把D、合理调整工商业-高一历史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材料二1-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截至2001年)年份主要内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高三历史
下面为我国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情况表,对储蓄存款额增加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时间1986年1990年1994年1995年1996年农村储蓄(万元)61,834257,791638,836911,06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在-高一历史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历史性事件是A.中共八大B.七届二中全会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高一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一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因为这次会议()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B.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D.全面启-高三历史
结合有关时代背景,概括指出1960年~1962年与1976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自身错误的,并指出为什么两次纠错产生了不同结果。从中你可得出什么认识?-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会,其意义不包括A.扭转了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影响B.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C.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历史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②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③以市-高一历史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C-高三历史
某一学校的历史兴趣小组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革的硕果”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要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高三历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高一历史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和80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B.农民获得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高三历史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高一历史
下图漫画的标题为“大麦穗,大玉米,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的展开D、“七千人大会”的-高三历史
阅读表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B.大跃进运动使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C.导致1959——1961年粮食产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D.1961年后粮食生-高三历史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高三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左”倾错谩得以根本纠正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国家-高三历史
2010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处遭遇自然灾害。找出灾害频发的根源,构建常态化的灾害应对机制,这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廷上下官员喜好-高三历史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高三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措施之一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那么,人民公社体制在中国先后存在约[]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高一历史
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央已经彻底纠正了“左”倾的严重-高一历史
以下是建国后的某一时期出现的现象:绿军装成为革命、造反的象征,受到人们的青睐。穿戴华丽被视为“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并受到严厉批判。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A.镇压反革命-高一历史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ABCD-高三历史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提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高三历史
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知青下乡促进农业大发展B.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百年纪事”新闻史料全国巡展活动于2009年6月至10月举行,展览的第五部分为“开国十年”。在这一展览中不可能展出的是[]A.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高三历史
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得出的主要教训是[]A、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B、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C、必须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D、必须坚持反对“左”的错误思想-高一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高一历史
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C.人民公社化运动D.十年“文革”-高一历史
费正清说:“如果中国领导人高傲地认为,中国可以在一种排外、反理智的孤立状况下……并通过反复强调毛的思想改变阶级结构来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那他们也应该检查一下自己是否-高三历史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A、B、C、D、-高三历史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高一历史
十年前,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很多,比如:《蹉跎岁月》、《今夜有暴风雪》、《年轮》、《孽债》等等。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说法正确的是[]A.“文革”开始后,-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材料二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情况(部分)料三“文化大革命”十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总计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建设投资的80-高三历史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国民经济的调整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高三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D-高三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高三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高三历史
1976年12月,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强调:“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是一个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这一信息反映出-高一历史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高一历史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②一颗红心两手-高三历史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高三历史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如下表所示(部分)。阅读下面的表格,指出导致后两年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B.国际形势紧张,国家-高三历史
成为“文化大革命”导火线的文章是[]A.《海瑞罢官》B.《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C.《五一六通知》D.《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经济的工业化推动着社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鸦片战争至1949年的近代工业化(早期工业化阶段),一是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化-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张季直(注:张謇1853-1926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1929年)
材料二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材料三 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2年,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工业化奠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1953-1957年,“一五计划”全面启动工业化进程;第三阶段,1958-1978年,工业发展动荡曲折的过程;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工业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
(1)材料一中胡适说张謇“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具体史实分析张謇成为办民族企业 “开路先锋”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结束后的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结束后十来年,中国民族资本(私营)的发展变迁。
(4)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年—1978年中国工业发展动荡曲折的过程中,工业建设出现过那些方面的失误?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思想取得哪些突破,从而推动了工业化发展?
(5)通过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
(1)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热潮。有利条件有二: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条件有四: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欧洲各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实业救国”思潮。(或答以下要点也可:北洋政府的鼓励;丰厚的利润,吸引其它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不少商人、资本家纷纷成立各种实业团体,以维护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2)(虽然民族工业的春天结束,但是)民族资本仍然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到1936年,在三大资本中,所占比重第一;民族资本中,又尤以民族工业发展最快,比重最大。
(3)内战中,受官僚资本压制和战争影响,民族企业产值大幅下降,陷入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赎买政策,走公私合营之路,实现了向公有制的转变。
(4)失误:片面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长期被政治所干扰。
突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改变管理体制,以间接管理、宏观调控为主;重视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5)工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坚力量;民族资本的发展是中国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工业发展必须协调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和谐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有利于工业经济发展;扩大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