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
①
,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我的弟弟小修,从小就很聪慧,唯独喜欢读老子、庄周、列御寇几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长大后,器量愈加壮阔,见识更加开朗,鲜明的以豪杰自命。于是泛舟于长江之上,驰马奔走塞外,遍览燕、赵、齐、鲁、吴、越这些地方,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半个天下,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诗文大都独立抒发自己的性情,不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缚,如果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就不愿下笔写作。他的诗文之中有优点,也有瑕疵,有点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处也多质朴自然自我独创的语言。可是我却极为喜欢他诗文的瑕疵之处;这是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好的地方,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还没能完全摆脱近代文人的风气习惯呀。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
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
?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大概诗文到近代已变得卑弱极了,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一字一句学习了《六经》呢?诗歌以盛唐为标准,盛唐人何尝一字一句模仿了汉魏的呢?只不过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来并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况且世上的事物,独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没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废弃它也办不到。雷同的却可以没有,可以没有,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来也无法办到。因此我说如今的诗文难以流传啊。其中一万篇中有一篇能流传下来的,或许就是现在民间妇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像这样没有见闻学识的率真之人所创造的作品,所以多真实的心声,不效法汉魏,不模仿盛唐,而是听凭自然本性地行事发展,还能够与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愿望相连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
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
,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
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
②
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
我的弟弟因为不得志于时,所以多感慨;贫困又不能安于贫困,疾病又不能听任疾病,所以多忧愁。忧愁到了极点就吟诗,所以常常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到诗歌当中,常常如哭如笑,充满了他哀叹人生、感慨失意的情感。我读了,为之感到悲伤。大概情感极为真实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就是真正的诗,是可以流传的。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却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穷困愁苦的时候,痛哭流泪,语言颠倒反复,无暇顾及,这种哀怨不满,哪里有不伤心难过的呢(意思是情之所至,不可能还能有意克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分伤痛。这是儒家中庸诗教的原则)?况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湿的情况就不一样,不同秉性的人会有刚强柔和的性格的不同,至于那刚劲朴质而多怨愤,严厉急躁而直白,这叫做楚人的风格,又有什么疑义的呢!
【注】①小修:即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宏道都是明朝文学家。本文是袁宏道对其弟创作的评述,有删节。②怼(duì)怨恨。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剿袭模拟,
影响
步趋——影响:模仿,仿效。
B.不能不以
粉饰
蹈袭为恨——粉饰:修饰,雕琢(文辞)。
C.代有
升降
,而法不相沿——升降:盛衰,兴亡。
D.不胜其哀生
失路
之感——失路:失势,失去依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予则极喜
其
疵处——自今已往,吾
其
无意于人世矣
B.《擘破玉》《打草竿》
之
类——郯子
之
徒,其贤不及孔子
C.不效颦
于
汉、魏——臣诚恐见欺
于
王而负赵
D.予读
而
悲之——未有封侯之赏,
而
听细说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B.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C.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D.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袁宏道为什么对他弟弟的诗文竟是“极喜其疵处”?可见他抱有怎样文学主张?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月考题
答案
1.D
2.B
3.B
4.(1)(他的诗文)大都独特地抒发自己的性情,不被固定的格式套路束缚[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2)竟然 [却]不知文章把秦、汉(文章)作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哪里曾)一字一句学习[模仿]了《六经》呢?
(3)可是有人还是认为太过直露把它当作他诗文的毛病(缺点)。
5.喜小修诗文疵处“多本色独造语”(或抒发个性,真实自然,有独创)。
文学主张:
(1)要有真情实感,有个性,有创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文学是发展的,“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
(3)反对雕琢模仿,反对“文欲准于秦汉,诗必欲准于盛唐”的观点。(大意对即可)
上一篇 :
文言文阅读。(公孙丑问曰)“敢问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超然”和“参与”两个方面。“超然”,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参予”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零用钱(美)威尔当潜在的雇主翻看他的简历时,乔·巴斯托恩坐在那里,尽可能让自己的双腿不要发颤。他知道那些记录对他不利,但他在心里-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中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郭沫若的“崛起”邹士方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界的巨人,奠定了他在整个新文学史上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神秘的战栗刘克敌①公元前514年,一位伟大的波斯皇帝大流士一世率领百万大军西征希腊。当他登高远眺,看到自己的部队正在踏桥西渡时,突然萌生出一丝-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化孩童丁聪刘梦溪文化界无人不喜欢的孩童小丁,93岁的丁聪,离我们而去了。本来不该惊异,可还是感到突然。几周前和几个月前,丁聪还告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成名之后的陈景润,最大的愿望就是登上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巅,摘取(1+1)的璀璨明珠,闵嗣鹤先生不幸去世,陈景润痛哭不已,他为失去一个真正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城市里到处是房子,而没有建筑。的确,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首先发现,和世界那么多号称国际化大都市-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活着的手艺王往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是汉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将“图符”改造整合而成最早的文字系统,随后商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这些古文字,其构形基-高三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司徒雷登的燕大三十年李响1918年末,在金陵神学院执教的司徒雷登受到邀请,以北京几所小规模的教会学院为基础创立一所联合大学。新学校的名字定为“燕京-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自杀请按1[澳大利亚]巴里•罗森伯格“喂,警察吗?”“请问,哪一位?”“我要自杀,姓名还重要吗?”“自杀请按1,遭袭击请按2,其他请按3。”“什么?”“自-高三语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古代的“城管”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游人脆脆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我所认识的易中天前不久,著名主持人杨澜采访易中天。问:“你考取武大研究生以后的最大感触是什么?”答:“最高兴的是从今以后有很多的书可以看了-高三语文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中,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柳青当年,清华上下都叫他陈寅恪(què)先生,然而,在不少字典里并没有这样的读音。有人请教他:“为什么大家都叫你寅恪(qu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22分)青春之门赵东①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我的一双眼-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题。(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陈情表李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的年画齐名,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汗血马魏继新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暗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目(15分)废墟的辉煌刘上洋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斑驳的墙壁上,苔藓丛生,悠闲的常青藤爬满回忆,地上的方形石块已经磨平;街角的一家老店,让你不经意间与历史遭遇……②冯骥才逛完巴黎发出赞叹:-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我们为何给人送花?赠人以花可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①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小题文化散文的关键①新时期散文出现“文化散文”之谓,这种观念是从余秋雨的散文出现以后才明确起来的。而台湾地区作家柏杨、李敖他们的写法虽不像余-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物联网时代”正逼近如果说英特网实现了全球几亿用户的“信息”互联,那么“智能互联建筑”则实现了某一网络内“物理设备”的互联。无论是“智能互联城-高三语文
简答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公爵夫人知道野猪出没的地方;她下马两手拿着一支尖利的标枪站在那里。公爵和堂吉诃德也下马站在她两旁。桑丘跟在全伙猎人的最后;他不敢撇下灰-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中西医互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西两种医学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发展到了近代。尽管西医的实验研究有着巨大的先进之处,但是当魏尔啸的细胞病理学正以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薛范(中国音-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陪衬人埃米尔•左拉在巴黎,一切都能出卖:愚笨的姑娘和伶俐的女郎,谎言和真理,泪水和微笑。杜朗多是一位百万富翁,具有独创精神。一天-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吴良镛:为中国建筑求索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吴良镛立志家园重建。他秉持“谋万家居”的人生宗旨和“匠人营国”的事业精神,把毕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2分)果戈理:不死的魂灵尤里·马恩2009年4月1日,俄罗斯迎来了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果戈理的200周年诞辰。斯人已逝,但并未被世人所遗忘。果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寂寞是学术的左膀右臂彭兰成黎明做学术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科研能力,还需要有崇高的学术道德和修养-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处分汤其光夏季的雨是头急脾气的驴,说下就下。这不,刘庄村因为背靠河,两三场大雨过后便漂了起来,整个村泡在了水里,把村委会主任张-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面题目。(9分)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沈祖炜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袁行霈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自然与古典范曾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之所以数千年不倒,有其文化血脉上的根源。在历史朝代的更迭转换之中,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题目。(25分)黄昏萨特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第小题3分)①所谓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谜样的性格契诃夫头等客车的单间车房。一个俊俏的小女人在蒙着深红色丝绒的长沙发上半躺半坐着。她手里使劲攥紧一把贵重的毛边扇子,扇-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英国国防部研究出Wi-Fi穿墙雷达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看”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还可能根据细微的呼吸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想起母亲鲍山宏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9分)随着信息科学和技术广泛地融入教育之中,21世纪的现代教育必将展翅高飞,迅猛发展。传统的电教技术如幻灯、投影、电视、录音、录像等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①,少也慧,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我的弟弟小修,从小就很聪慧,唯独喜欢读老子、庄周、列御寇几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长大后,器量愈加壮阔,见识更加开朗,鲜明的以豪杰自命。于是泛舟于长江之上,驰马奔走塞外,遍览燕、赵、齐、鲁、吴、越这些地方,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几乎遍及半个天下,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诗文大都独立抒发自己的性情,不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缚,如果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就不愿下笔写作。他的诗文之中有优点,也有瑕疵,有点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处也多质朴自然自我独创的语言。可是我却极为喜欢他诗文的瑕疵之处;这是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好的地方,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还没能完全摆脱近代文人的风气习惯呀。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大概诗文到近代已变得卑弱极了,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一字一句学习了《六经》呢?诗歌以盛唐为标准,盛唐人何尝一字一句模仿了汉魏的呢?只不过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来并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况且世上的事物,独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没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废弃它也办不到。雷同的却可以没有,可以没有,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来也无法办到。因此我说如今的诗文难以流传啊。其中一万篇中有一篇能流传下来的,或许就是现在民间妇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像这样没有见闻学识的率真之人所创造的作品,所以多真实的心声,不效法汉魏,不模仿盛唐,而是听凭自然本性地行事发展,还能够与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愿望相连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贫复不任贫,病复不任病,故多愁。愁极则吟,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②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我的弟弟因为不得志于时,所以多感慨;贫困又不能安于贫困,疾病又不能听任疾病,所以多忧愁。忧愁到了极点就吟诗,所以常常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到诗歌当中,常常如哭如笑,充满了他哀叹人生、感慨失意的情感。我读了,为之感到悲伤。大概情感极为真实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就是真正的诗,是可以流传的。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却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穷困愁苦的时候,痛哭流泪,语言颠倒反复,无暇顾及,这种哀怨不满,哪里有不伤心难过的呢(意思是情之所至,不可能还能有意克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分伤痛。这是儒家中庸诗教的原则)?况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湿的情况就不一样,不同秉性的人会有刚强柔和的性格的不同,至于那刚劲朴质而多怨愤,严厉急躁而直白,这叫做楚人的风格,又有什么疑义的呢!
【注】①小修:即袁中道,字小修,湖北公安县人。与其兄宗道、宏道都是明朝文学家。本文是袁宏道对其弟创作的评述,有删节。②怼(duì)怨恨。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剿袭模拟,影响步趋——影响:模仿,仿效。
B.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粉饰:修饰,雕琢(文辞)。
C.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升降:盛衰,兴亡。
D.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失路:失势,失去依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擘破玉》《打草竿》之类——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不效颦于汉、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予读而悲之——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3.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B.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C.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D.且燥湿异地/刚柔异性/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袁宏道为什么对他弟弟的诗文竟是“极喜其疵处”?可见他抱有怎样文学主张?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B
3.B
4.(1)(他的诗文)大都独特地抒发自己的性情,不被固定的格式套路束缚[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2)竟然 [却]不知文章把秦、汉(文章)作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哪里曾)一字一句学习[模仿]了《六经》呢?
(3)可是有人还是认为太过直露把它当作他诗文的毛病(缺点)。
5.喜小修诗文疵处“多本色独造语”(或抒发个性,真实自然,有独创)。
文学主张:
(1)要有真情实感,有个性,有创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2)文学是发展的,“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
(3)反对雕琢模仿,反对“文欲准于秦汉,诗必欲准于盛唐”的观点。(大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