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袁行霈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袁行霈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高二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袁行霈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D.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小题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BC(答B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D、E不得分)。
小题2:(6分)①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②他对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③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每点2分)
小题3:(6分)①林庚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民族形式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②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③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严谨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每点2分)
小题4:(8分)观点一:其人生作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洒自如,诗意生存。
理由:①林先生自幼心里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③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观点二:高瞻远瞩,孜孜以求,执着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
理由:①林先生首先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从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②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③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学生,教学出色;离去时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得6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一般都是高度概括,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手法和风格题目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此题考核的主要是文章的内容,其中ABD考核的是文章的细节,CE考核的是文章的人物性格,D项“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和“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强拉因果。E项文中“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是对当时的人的一种遗憾,而选项说为林庚遗憾,张冠李戴。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内容概括的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的词语“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通过这句可以看出取得成就的原因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和“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这样的目的”指上文的“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然后在加上下文的“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成就是“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原因是“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概括这三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文意概括的题目,抓住“魅力”在“诗歌”“学术”“人格”三方面的体现,加以概括整合就可以作答,抓住文中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 “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尽量用文中语句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的探究题目,首先要明确探究的重点是“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我们从中学点什么,答题时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哪些高风亮节)然后列举传主做法。模式是观点+事例。列举3——4条为宜。可以抓住作者对传主的一些评价提出观点,如“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面题目。(9分)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题目。(25分)黄昏萨特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第小题3分)①所谓青花瓷,是指一种用钴料直接在瓷胎上绘制花纹图案,然后再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白色相间效果的釉下彩瓷-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谜样的性格契诃夫头等客车的单间车房。一个俊俏的小女人在蒙着深红色丝绒的长沙发上半躺半坐着。她手里使劲攥紧一把贵重的毛边扇子,扇-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英国国防部研究出Wi-Fi穿墙雷达透过一英尺厚的墙壁,“看”到墙那边人的位置、移动速度和动向,甚至还可能根据细微的呼吸探测到静止不动的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张伟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体报道,林庚似乎已被人们遗忘了。今年中秋节的前两天,这位97岁的老人在睡梦-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想起母亲鲍山宏七月的一天,天公作美,太阳好像也歇双休日去了,轻风拂来,垂钓者更是心旷神怡。围塘而钓的四个人,不一会儿都有较满意-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9分)随着信息科学和技术广泛地融入教育之中,21世纪的现代教育必将展翅高飞,迅猛发展。传统的电教技术如幻灯、投影、电视、录音、录像等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5分)①关于读书的目的,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最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信使①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锥,将我所在的部队,托举到了离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10月,这正是平原上麦秸垛金-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6分)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的陆地都是莽莽荒原。但人类一出现,即使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总是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4分)白露为霜虞邯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不倦的水张炜①总难忘这样的场景:干旱的地垄不见一丝水汽,庄稼的叶片垂下来,太阳烤了一天。暮色来临,绿色的叶片还没能在夜气里舒展。土地多-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钱伟长:科学巨子传奇人生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高三语文
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强调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人文”概念。“人文”之“人”,应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现实的人”;“文”应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兽国黄昏【美】艾伯特·马尔兹十三岁的查理掌心里掂着一枚手榴弹。等汽车离开,他就把那枚致命的飞弹高高地投到空中。飞弹正落在汽车顶上,爆炸开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高二语文
是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描写,嘲讽了“套中人”的形象。《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儿子的爱情为线索,展-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雨不但可嗅,可亲,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从传统意义上看,艺术消费只存在于上层社会文化中,为少数精英阶层所独占,具有明显的阶层特点。在现代背景下,艺术消费呈现一种大众文化趋向-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4分)“深蓝”的胜利意味着什么?[美]戴森1997年5月,人类的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被软件程序“深蓝”击败,这一事件对于那些熟悉计算机发展步-高一语文
大姐上班的银行里有一部提款机,邻近小区居民常隔两天便过来取个五十、一百的,有一个抱着小宝宝的少妇吸引了她的注意。宝宝大概一两岁吧,正是咿呀学语、到处乱摸的年龄,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诗与散文的分别既不能单从形式(音律)上见出,也不能单从实质(情与理的差异)上见出。在理论上还有第三个可能性,就是诗与散文的分别要同时在实-高三语文
文学名著阅读(15分)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下列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玛丝洛娃在狱中看见聂赫留朵夫,告诉他她被主人赶了出来,孩子死了。她不愿意提那-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萧乾先生印象刘炳善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醢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成都滋味陈建功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滋味。品出一座城市的滋味,难,也不难。难,在于有的人深谙风俗,却永远找不到爱这座城市的感觉;不难,在-高三语文
下面三句话分别出自哪位文学形象之口,选择回答全正确的一项(3分)(▲)(1)“奇怪得很,白天我总是表现得很坚强,从来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喔唷’,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时光冯骥才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文化是什么吴子长如果现在有人问你什么是文化?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学历、文凭、职称、文章、著作等等。是的,这些与文化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高三语文
很多时候,节约并不完全是为降低成本,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意识,是境界和习惯的产物。节约首先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对集体的财物毫不珍惜,甚至任意(m),(n)挥霍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日前,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在评价“《喜羊羊》导演对话《功夫熊猫》导演”活动时说:“‘对话'不对等。‘喜羊羊’对‘功夫熊猫’,为时尚-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不毁灭的背影沈从文“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君子”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①身后的-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语文
文学名著阅读(10分)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袋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董承被家奴告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性善论和中国的人治如果说西方是沿着防范人的恶来设计它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的话,中国则是按照性善论来展开自己的政治体制和法律理念的。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大度读人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高一语文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吟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高一语文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高三语文
甭提了,装修那滋味儿!建材店十家百家找不着便宜的一家,材料千种万种选不到满意的一种。直到累了急了豁出去了,说,好赖就它了,便拉回一大捆地板革,给地面披一件带花的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排球不是美国女排姑娘的全部梦想南方周末:郎指导,你觉得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是你改变了美国队还是美国队改变了你?郎平:不同的文化使得执教美-高二语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戏剧需要激情余秋雨戏剧需要激情。列·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高三语文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请写出一个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的名称,并对该故事中诸葛亮表现出的智慧加以点评,50字左右。(4分)-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珍惜愤怒毕淑敏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长大后当了医生-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冷夏荧屏闪电的时代刺激着我们的感观。可是我们依然爱恋梦境这个虚拟世界带给我们的美妙遐想。在美丽和感动愈走愈远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什么?最近,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无人太空舱所获得的航天实验数据显示,世界上最坚强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大师的由来[法]安·莫洛亚画家比埃·杜什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了。这时,小说家保尔·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9月6日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将于9月25日至30日择机实施。此次“神七”发射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中国航天员将首次-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阅读课文《我有一个梦想》节选段落,回答下面问题。(23分)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西南联大的闻一多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语文
柔弱的人契诃夫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钱。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谁是谁的痛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火车。父亲-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袁行霈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高二语文
题目详情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小题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小题1:BC(答B得3分,答C得2分,答A得1分;答D、E不得分)。
小题2:(6分)①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②他对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③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每点2分)
小题3:(6分)①林庚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民族形式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②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③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严谨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每点2分)
小题4:(8分)观点一:其人生作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洒自如,诗意生存。
理由:①林先生自幼心里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③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观点二:高瞻远瞩,孜孜以求,执着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
理由:①林先生首先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从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②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③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学生,教学出色;离去时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得6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一般都是高度概括,要在文中找到依据,手法和风格题目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此题考核的主要是文章的内容,其中ABD考核的是文章的细节,CE考核的是文章的人物性格,D项“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和“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属于强拉因果。E项文中“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是对当时的人的一种遗憾,而选项说为林庚遗憾,张冠李戴。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内容概括的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的词语“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通过这句可以看出取得成就的原因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和“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这样的目的”指上文的“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然后在加上下文的“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成就是“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原因是“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概括这三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是文意概括的题目,抓住“魅力”在“诗歌”“学术”“人格”三方面的体现,加以概括整合就可以作答,抓住文中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 “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尽量用文中语句作答。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章内容的探究题目,首先要明确探究的重点是“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我们从中学点什么,答题时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哪些高风亮节)然后列举传主做法。模式是观点+事例。列举3——4条为宜。可以抓住作者对传主的一些评价提出观点,如“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