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高三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2分)
(1)从农业改革来看:邓小平沿着列宁培育农贸市场,走合作社道路的思想,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3分)
(2)从对商品经济的态度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经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3分)
(3)从所有制政策看:列宁允许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此外,还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4)从实践效果来看: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列宁的改革是短暂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却不断深化,带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3分)
(其它答案如答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及两者的关系,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题干的观点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农业改革、对商品经济的态度、所有制政策、实践效果等方面对比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异同,从而论证这一观点。
上一篇 :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观:私人资本
下一篇 :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苏俄(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下列属于列宁时代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高三历史
20世纪20年代,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在这里“退一步”是指A.结束战时共-高二历史
材料一:“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高一历史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下列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思-高二历史
有人说:“对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而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1922年苏俄农民感到“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A.颁布了《土地法令》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推行了战-高三历史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A.斯大林模-高二历史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A.赢得了一战胜利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高三历史
俄共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政策的主要标志性事件是[]A.实行市场经济,允许自由贸易B.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C.实行按劳分配,取消义务劳动制D.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高三历史
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高三历史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B、明确了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高一历史
对苏联三十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高二历史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高二历史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高三历史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高一历史
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三者相似之处表现在[]A.采用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B.利用国家政权力量直接干预经济C.集中全国的财力和物-高三历史
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高三历史
苏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比,类似之处是:()A.实行贸易垄断B.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C.取消自由贸易政策D.实行国家资本主-高二历史
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A.1918——1920年B.1921——1924年C.1925——1936年D.1985——1991年-高三历史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高一历史
列宁说:“我们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度……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俄共(布)-高一历史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高三历史
列宁于1921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这-高一历史
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该政策[]A.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持续发展B.违背了农民小生产者的愿望C.影响了工农联盟的巩固与发展-高三历史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高一历史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高一历史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高三历史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高三历史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①②-高二历史
数据是反映历史的重要手段,以下表格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上表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斯大林体制具有优越性的一面B.农业集体化运动极大地推动着苏联农业的发展-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美国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的阿曼德·哈默在大学时就成为美国第一位在校的百万富翁,后成为美苏贸易代理人,与东西方政-高一历史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其中为“打破坚冰”“开通航路”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高三历史
1921年苏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一个红军战士在信中说:“不是富农的暴动,而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导致农民丧失希望的主-高一历史
“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只有当农民能够用他的剩余产品兑换城市制造的衣服和用具等物品时,他们才肯生产超出自己生活所必需的农-高三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高三历史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三历史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高三历史
1921-1925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苏联实现了工业化B.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有利于苏联社会政治形势的稳定-高一历史
《四月提纲》中,列宁之所以提出了和平夺权的方式,原因是()A.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了彼得格勒等大城市苏维埃的领导权B.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人民普遍不满C.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历史
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高三历史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巩固-高一历史
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B.实行工业国有化C.允许资-高二历史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A.战时共产主义-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8分)“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高三历史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实行[]A.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统制经济”政策-高一历史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高一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其中的“非常时期”是指[]A、俄国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困境B、苏俄面临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C、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高一历史
在国内战争后期,苏俄境内出现了所谓的“小国内战争”。这场战争的发动者及其针对的目标最有可能是[]A.工人、义务劳动政策B.资本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C.农民、余粮收集制D.政-高三历史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A.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掌握国家经济命脉B.恢复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生产C.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D.开展有计划的社会-高一历史
“……乃是人类第一次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材料中省略号部分所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罗斯福新政-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有学者认为: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答案
(1)从农业改革来看:邓小平沿着列宁培育农贸市场,走合作社道路的思想,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3分)
(2)从对商品经济的态度看: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经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3分)
(3)从所有制政策看:列宁允许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此外,还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4)从实践效果来看: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列宁的改革是短暂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却不断深化,带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3分)
(其它答案如答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及两者的关系,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题干的观点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农业改革、对商品经济的态度、所有制政策、实践效果等方面对比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异同,从而论证这一观点。